吴言住在了阿姨家。
吴言对于阿姨肯收留自己,其实有很多不理解——养一个小孩需要花很多很多钱,阿姨怎么愿意养她呢?
她忍不住问了阿姨。
阿姨笑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们认识也有半年了,你这么乖,我喜欢你,我怎么不能收留你呢?”
吴言笑了笑。
之后,阿姨花了点钱,以吴言是她远房亲戚的名义,给她上了户口。
吴言跟了阿姨的姓,自己取名叫吴言。
吴言在五岁时,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她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将这份对阿姨的感谢,都藏在了名字里。
这时,吴言感觉自己的记忆似乎出现了偏差。
她到底是先叫吴言,还是后来起的?
不过这个念头很快便消失了。
因为并不重要。
——
有一次,阿姨给吴言洗澡,发现她背上有好多疤痕,便问:“你这是怎么回事?”
吴言说:“是奶奶掐的,还有妈妈打的。”
阿姨又问:“为什么?”
吴言想了想,说:“好几次奶奶说我是个笨丫头,看着我心烦,妈妈打我,是因为我看着弟弟,弟弟哭了,妈妈说我欺负他,还狡辩。”
她没有作任何解释,只是陈述事实,但听着让人心都揪了起来。
阿姨眼眶泛红,又盯着吴言的小腿,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吴言笑了笑,说:“是狗咬的,它很饿,我把包子给它,它就不咬我了。”
阿姨哽咽着说:“都这样了,你居然还笑。”
吴言眉眼弯弯:“因为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狗比人容易相处。”
阿姨说不下去了。
……
之后的日子,吴言跟着阿姨一起做包子、熬粥。
吴言年纪小,阿姨便让她做些简单、不用费功夫的活计。
吴言发现阿姨天不亮就要起来忙活,便跟着一起早起,心里觉得踏实又开心。
闲下来的时候,她就看阿姨女儿之前读过的书,而且阿姨家里面还有一本字典——
这是吴言最开心的事,靠着字典,她终于能把之前不认识的字都认全了。
原来当初阿姨给她的书一本叫《草药大全》,一本叫《毛传》。
这是她们那个年代、代代流传下来的老书了,阿姨不给吴言,就打算扔掉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
阿姨看着吴言一天天长大,心里盘算着攒些钱,给吴言交学费,让她去学校读书。
有一次她问吴言想去哪个学校读书,吴言听了立刻摇头说:“谢谢您,但是我不用读书了,我可以自学的,虽然我脑子有些笨,但是书上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我一定可以穿透石头的。”
阿姨叹了口气,吴言实在是太懂事了。
这也愈发坚定了她要送吴言去读书的念头。
但是没过多久,她的女儿有了小孩,找她要钱,她便将钱先给女儿急用。
到了吴言十岁的时候,女儿因为一些原因带着孩子回来了。
女儿得知吴言的存在,又听到邻居说自己母亲要把钱都给吴言,还要让吴言去读书,非常生气,想把吴言赶走。
阿姨不愿意,跟女儿吵了好几次。
吴言在暗处偷偷看着。
吴言再一次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对别人来说,还是个累赘。
这些年,她读了不少书,见了不少人,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她不想让阿姨为难,便主动收拾东西离开了。
阿姨做的饭很好吃,吴言的个子也长了不少。
女孩青春期长个快,她尤其明显。
吴言自己拎着一个小包裹,四处找途径打工。
她根据自己看过的书里面的方法收集各种信息资料。
很快她找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她选了这里,想着离阿姨比较近。
她本来想把自己的年龄往十二岁上报,可到了地方才发现,根本不用刻意报年龄——这里的童工非常多,还有个子比她还矮的。
从此,吴言过上了打工的生活。
来到这里,她才发现每天打工的时间是十三个小时到十五个小时。
重复的劳动乏味又辛苦,消耗着人的灵魂。
吴言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练就了自学的能力。
她学会了苦中作乐。
每天来到工厂里,她都当做第一次来,去认真记住工厂里的每一个设计、每一个工具、每一个人他们的表情眼神态度还有对她的反应。
她觉得很有意思。
她在厂里干了五年,直到十五岁,攒下了一笔钱。
童工的工资很低,这些钱都是她一点一点省下来的,是准备拿给阿姨的,不知道阿姨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她这些年她看别人在工厂并不好请假,便也没请。
她跟服装厂老板请假,老板还是不准假。
吴言没再强烈要求。
她小时候练就的空间感知能力不错,这几年几乎把整个服装厂的建筑布局都刻在了脑海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