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都送出去了,白玉堂开始准备武器。
十三至白家茶铺,叶榕修正同子宁在一处盘账。
十三与叶员外见了礼,开口道,“公子要小人来员外这里寻些好茶,配家里的一套茶器来试用,他嫌家里的茶不好,叫我特来向员外寻些好的。”
叶员外奇道,“他是最口味刁钻的一个人,茶水果子若有一丝纰漏,都不能入他的眼,若说你家没有好茶,我可是不信的。你个小猴崽子捣什么鬼,快说。”
子宁在一旁听着,瞪了十三一眼,向叶员外笑道,“十三陪在他身边多年,也学得有些鬼了。说来说去,还不是为着他的雅集。”
说着,他又转向十三,“定是我收拾东西,被他翻出来大公子留的一套茶器,便想在家自己先演试一番。是不是?”
十三笑着应道,“确是这样,公子为了准备雅集,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只是这雅集上要用的茶和香药,少不得还要他亲自准备了才肯安心。”
子宁向叶员外道,“原是我家大公子收了一套大玉川先生,一直舍不得用。我前几日收拾库房,被他给瞧见了,立时就要拿出来赏玩。他为了制雅集,花费了不少心思,我私下估摸着,大约是想将这套茶器摆出来,瞧有没有好茶能配得上。”
“说起来大公子收的这套可真是好东西,尤其是那茶盏和秘阁(盏托),应是去越(福建)烧的黑釉,真真是做得颜色淳厚端正。最奇的是那温壶遗老(汤瓶),是龙泉窑烧制的白瓷,居然覆了金纸在上面的。他那雅集上请的人,不是皇室就是高官,也只有这样的东西能入他们的眼。”
叶员外感叹道,“大公子亲自珍藏,自然是极好的,也只有他那样端正高洁的人,才配用这样的东西。”
说罢,他又忍不住羡慕起这套茶器,“百姓家里用的温壶汤瓶,只是粗陶做的,但你说的这套,不但是龙泉窑烧出来的白瓷,还覆了金纸。你可知,这掺了金纸的非皇家贵戚不可用。还有茶盏,定是建窑烧出来的兔毫盏,因其胎成黑色,故又称‘乌泥窑’,多少人想求这样的茶器而不得。没想到,大公子居然收了一整套。难怪他想要在家演试,定是要在雅集上用。”
说着,叶员外又向子宁笑道,“告诉他,改日我亲自上门求盏茶喝,不为别的,只求大公子收的这一套茶器,定要亲自一观。”
子宁笑道,“大公子的珍藏,他定不会放出去。这几日他已叫人准备了不少器皿,其中就有与这一套相似的。请叶员外也想一想,瞧哪些茶能够与之相匹配,不要误了他的事。”
叶榕修想了想,起身进了内室。不一刻,便捧了一只木盒出来,打开看时,里面是五六个小巧精致的白瓷罐,每一只都用精致的砑花笺纸封了,纸上用小楷写着“青凤髓、京铤、龙团胜雪、北苑先春”等字。
叶榕修指着盒子里的几个瓷罐向子宁和十三道,“这是我多年来收的贡茶,就是白家茶庄自己产的,恐怕也比不上这里的一半。这些都是要到御前,再由官家赐给皇亲贵戚们喝的。我攒了多年,从茶篓子里筛出来的一点半点,拢共才得了这些。”
“这是龙凤团饼,多数都是被官家赏赐给了身边近臣和有功之人,我收的小团饼数量少得很,怕是很多人都没有尝过。听人说官家赏赐小龙团时,也要将一饼切开几份,分别赏人,可见珍贵难寻。”
“这里还有些北苑先春和龙团胜雪,都是银线水芽做成的。此茶的制作工艺最繁琐,要茶工采摘新抽茶枝上的嫩尖芽,微火慢蒸后除去外叶,只留芽芯一缕,制出的茶又绵又细,汤水像银线般晶莹,最是纯净。这是我多年的珍藏,如今都交予他,你叫他莫要全喝光了,给我留一些,配上大公子的那一套茶器,也教我好生享用一次罢。”
看叶榕修说得郑重,十三也反复应了,谢了又谢。
叶员外又叮嘱道,“告诉他,做茶的水万不能用井水,山泉水最好。烧水时更要派人盯着,万不可使水滚了,这小龙团经不得沸水冲,味道都做熟了,反而失了真。切记!切记!”
叶榕修果然是个好茶之人,看他一脸舍不得的样子,十三想笑而不敢笑,便又郑重允了,一再保证,不会冤了他珍藏的好茶。
-----------------
叶员外想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但这些都是北苑贡茶,说到底,只有皇室才能用。若是二公子要在雅集上用它们,怕是不妥。”
子宁坦然笑道,“有一事没有告知员外:他已经将建州北苑三十里茶山收了过来,御贡茶园也一并在他手里。若我猜得不错,他便是要在雅集上将这件事说出来。”
叶榕修听了大惊,忍不住道,“可是建州北苑?那不是闽国人送给官家的么?如何又到了他手中?”
子宁笑道,“确实是闽国人送给官家的不假,但他们只送了茶园,那三十里茶山的地契却是被我家二公子买了过来。如此,茶园便也就归到他手中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