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汴京城外,琼林苑边,挤满了来瞧热闹的人。还有卖水卖果子的商贩、帮人家跑腿送信的闲汉、摇铃叫卖的医者、挑担子走街的货郎。
街上行人如织,叫卖声络绎不绝,小孩子们跑前跑后挤着玩耍,街上的人比元宵节争看大鳌山的还要多出几倍。
白玉堂早上换装,贴身襦祆是一件美人祭颌领汗衫,配了竹月平素纹的着裤,均以软绮织成,穿在身上极柔软,也更显飘逸。
他上身挑了件丝锦织的小团纹的祆儿,搭着绛红色丝绸织的襕衫,仍是团纹和小提花的图样。在外加了一件蜀锦直裰,又簪了一朵夕岚芍药花在鬓边,更衬得他眉清目秀,唇似樱瓣,面如皎月,温润无双。
穿戴整齐了,他走出门来,展昭见他这一身装扮,真是少年华美。
只见他唇边含笑,面似桃花如凝脂,美目顾盼若点漆,当真是配得上“郎艳独绝,世间无二”八个字。他缓缓走过来,鬓边的芍药随风轻曳,更映得他面容娇美。
展昭看得呆了,张着嘴呆在那里。最后还是白玉堂瞪着眼睛,挥了挥手,他才反应过来。
白玉堂为他簪了一枝新开的木槿花,端详了片刻,打趣道,“这般打扮倒像换了个人,今日定有人来巴结,展兄要将眼睛放亮些,莫要惦记他人,多想想自己的事才是。”
展昭站在阳光里,而白玉堂背对着他,站在阴影中,两个人一明一暗。
展昭再一次被他说中了心事,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而对面阴影中的白玉堂,脸色更看不清楚。
白玉堂向子宁、萧华叮嘱了几句,二人便一同出了门,展昭骑马跟在白玉堂的车旁边。
白玉堂坐在车里,细算林叔的路程:他命自家的漕夫一路护着林叔,以送兄长灵柩回乡安葬为名,众人乘快船离开汴京。
若无意外,林叔一月后便到他家老宅了。
想到这里,他掀开车幔一角,瞧了瞧跟在外面的人。须臾,又收回目光,端坐凝神。
-----------------
二人行至琼林苑,展昭下马掸了掸衣服,又正了正头巾,他今日没带剑,随身只一把短刀藏在靴中。
帐设司和茶酒司的人守在门口,见白玉堂到了,赶忙将二人迎了进来。
只见琼林苑中一片桃红柳绿,正中间一条潺潺流动的茶席,几座亭台点缀其间。走近细看时,展昭才发觉,原来这茶席是人工制成,仿照的竟是董源的《潇湘图卷》。
茶席两边摆着数个采恩,画的尽是些山水风景图,配了琼林苑春天的景致,美不胜收。
只听下人说道,“依小官人吩咐,香琼酒已备下了,还有蒲中酒和蔷薇露,也都是向内侍省讨来的。”
白玉堂点头赞道,“做得好!大家都辛苦了,等今日忙完了,人人都有赏。”
说完,二人走了进来。只见茶席上,清一色的龙泉窑白瓷,左右两侧各有两张矮桌,各有五位侍者忙碌着,矮桌上备有炭炉、茶盘、茶碾、鼎盂、具列、梅瓶、笆篓、执壶、茶筅、碗盏等什物。
为着不乱了茶席的味道,盛放木炭的炭篓被安置在不远处的一处假山石边。
茶席上还放了六瓶插花和八盘果子,共有十余名侍者分立两侧,四周挂了苏锦织的帷幔,如薄雾一般随风而动。
远处有苏曲班子遥遥唱着,仿佛是柳永的《雨霖铃》。
琼林苑春光无限,令人如置身仙境,展昭有些恍惚,一时竟忘了此身是何处。
正在神思飘游时,忽听下人来报,称有贵客到了。
白玉堂起身去迎接,并回头瞥了一眼展昭,示意他不要跟来。
展昭会意,便随意在苑中散步。他发现,白玉堂在琼林苑的设计着实巧妙:用一席茶筵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散落在四周的几座亭台,看似随意点缀,其实大有奥妙。
亭台四周布置了桃树、山石,景致各不相同,漫步其间,仿若将琼林苑的空间扩大了许多,再加上这亭台四周星星点点悬着的幔帐,一时间难以寻明方向。
-----------------
荣信舒国公和中散大夫贺正廷一前一后走了进来,白玉堂站在一旁,似乎同他们讲着什么。
展昭看见,贺正廷紧跟在舒国公身后,他长得眉清目秀,唇边含了恰到好处的微笑,一双杏圆的眼睛微微弯着,径直走过来,循着主客礼向白玉堂致意。
二人站在一处,看起来都是温其如玉的翩翩公子。但展昭发现,虽然贺正廷的个子更高一些,却似乎时时弯着,他躬着身子的样子,使他看起来甚是卑微。
而贺正廷在第一眼看见白玉堂时,内心突地一跳,在他看来,白玉堂的光茫瞬间将他盖住了。
仅凭白玉堂一身华贵的装扮,加上他这一番精心布置,贺正廷便知道,此人必不是郭琇那种庸俗碌碌之辈。
加之他清秀的容貌,以及亲切而不失礼貌的谈吐,举止间很自然流露出的那份自信洒脱,一举一动,都叫人无法将眼睛从他身上移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