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凌云殿。
清虚子道长眉头紧锁,盯着面前灵光沙盘上标注出的几个光点。这些是近期根据各方情报汇总、以及那本“邪书”《婴幼儿常见疾病护理》的流通线索,排查出的几个“可疑人物”。大多是些擅长儿科医术、或着有育儿相关书籍、行迹又有些特立独行的散修或隐士。
魔尊的“魔胎阴谋”如此庞大,涉及邪法培育和心智操控,光靠幽冥界自身定然难以完成所有环节。在人间界发展一些“代理人”或“合作者”,是极其合理的推测。尤其是能写出那等伪装精妙的“邪书”之人,定非寻常之辈,很可能是魔尊重要的“理论支持者”或“技术顾问”。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其中一个位于江南水乡、相对偏远小镇的光点上。
情报显示,此地隐居着一位名为“百草先生”的老者。此人并非修士,却精通医理,尤其擅长小儿科,着有不少育儿保健的心得札记,在当地颇有善名。更重要的是,有线索表明,近期似乎有身份不明之人,从其住处附近购买或取走了一些书册。
一个精通育儿医术的隐士 + 不明身份之人取书 + 邪书流毒人间。
这几个要素串联起来,在清虚子那早已被“魔胎阴谋”填满的脑海中,瞬间勾勒出一个“魔尊人间合作者”、“邪书源头或传播者”的清晰画像!
“定然是他!”清虚子眼中精光一闪,“大隐隐于市!谁能想到,一个备受乡邻尊敬的良医,竟是魔头爪牙?此獠伪装之深,心机之毒,可见一斑!”
他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位“百草先生”。一来,对方是凡人,他亲自出面以示“重视”(实则是怕派去的弟子打草惊蛇或遭不测);二来,他也想亲自探查,对方身上是否有魔气残留或其它可疑痕迹。
事不宜迟,清虚子吩咐弟子严守宗门,自己则化作一道不起眼的青色流光,悄然下山,直奔那江南小镇而去。
小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清虚子按图索骥,很快便在镇子边缘,临近一片小竹林的地方,找到了一处雅致的院落。白墙黛瓦,竹篱笆上爬着藤蔓,院门虚掩,门口挂着块木牌,上书“百草庐”三字,颇有几分出世隐逸的味道。
在清虚子看来,这更像是“做贼心虚”、“掩人耳目”的体现!
他收敛起所有气息,如同一个普通的老者,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院内药香弥漫,晒着各种草药。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穿着干净葛布长袍的老者,正坐在院中的石桌旁,小心翼翼地誊抄着一本医书。桌上还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籍和一些手稿。
正是百草先生。
听到脚步声,百草先生抬起头,看到一位仙风道骨、气质不凡的老道进来,连忙放下笔,起身客气地拱手:“这位道长请了,不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他以为是为求医问药而来。
清虚子目光如电,迅速扫过院内环境和那老者。没有魔气,气息纯净,就是个普通的凡人老医者。但他不敢大意,魔尊手段诡秘,或许有更高明的隐藏方法。
他稽首还礼,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贫道清虚子,云游至此,听闻先生医术高明,尤擅小儿科,特来拜访请教。”
百草先生一听是同行(他以为道士也懂医术)来交流,顿时热情了几分:“原来是清虚子道长,快请坐!不敢称高明,只是多年行医,略有心得罢了。道长也对儿科感兴趣?”
清虚子坐下,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石桌上的书稿,看到上面写着“小儿惊厥辨证论治”、“疳积调理方略”等字样,心中冷笑:伪装得真好!表面是正经医案,暗地里不知在研究何等邪术!
“正是。”清虚子顺着他的话道,“尤其对幼儿……体质培育、心智启发之道,颇为关注。”他刻意用了两个模糊却容易引人遐想的词。
百草先生果然来了兴趣:“哦?体质培育,心智启发?道长见解不凡!老夫也认为,育儿之道,非仅治病,更重在培元固本,启智开蒙。譬如这辅食添加,便大有学问,需循序渐进,观察个体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他开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说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医学道理和育儿经验。
但在清虚子听来,每一句话都像是在对暗号,充满了暗示!
“循序渐进”?不就是魔头“循序渐进投喂魔药”的暗语?
“观察个体差异”?不就是“根据魔胎不同反应调整药性”?
“培元固本”?魔头淬炼魔胎本源也是培元固本!
“启智开蒙”?那惑心魔膏不就是用来“启智开蒙”(魔化心智)的?!
清虚子越听越觉得“证据确凿”!这老家伙,绝对有问题!每一句话都暗藏机锋!
他打断百草先生的话,突然发难,目光锐利如刀:“先生所言,深得我心。却不知先生对‘魔纹淬体’、‘灵识镇压’之法,可有研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