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洛阳风云 联军瓦解
洛阳皇宫的断壁残垣间,烟火尚未散尽。刘进率领亲卫踏入这片昔日的禁地时,却见孙坚正带着几名亲兵在废墟中徘徊,神色间带着几分不自然。
“文台兄,你来得倒快。”刘进走上前,笑着打招呼。
孙坚猛地回头,见是刘进,慌忙收敛神色,拱手道:“刘盟主。某也是刚到,想着看看宫中是否还有幸存者,没想到……”他看着眼前的焦土,叹了口气,语气却有些飘忽。
刘进心中了然,却不点破,只是顺着他的话道:“董卓老贼,焚城毁宫,罪该万死。文台兄先在此歇息,我让人清理出一片区域,安置百姓与将士。”
“盟主费心了。”孙坚拱手应下,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一处坍塌的偏殿,下面压着一口枯井,那里正是传说中传国玉玺被发现的地方。
接下来的一日,刘进忙着整顿洛阳城——掩埋尸体、扑灭余火、搭建临时棚屋安置流民,忙得脚不沾地。而其他诸侯也陆续抵达,一时间,洛阳城外的联军大营再次聚集起来。
众诸侯见攻克洛阳,纷纷摆酒庆祝,席间欢声笑语不断,仿佛董卓已被剿灭,天下已然太平。
“胡闹!”一声怒喝打断了众人的欢宴,曹操猛地站起身,指着众人怒斥,“董贼虽逃,却挟持天子,预要盘踞长安,其根基也并未覆灭!我等本该乘胜追基,斩草除根,怎能在此饮酒作乐?”
袁术闻言,当即冷笑道:“孟德这话就不对了。我等浴血奋战,攻克洛阳,难道还不能庆祝一番?再说,董卓麾下尚有吕布等猛将,长安又有崤函之险,岂是说追就能追的?”
“你……”曹操气得脸色涨红,“董卓焚我都城,掠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你等不思报国,只知享乐,与董卓何异?”
“曹操!你一个阉宦之后,也敢教训我等?”有人高声辱骂,顿时引来了一片附和。
刘进见状,连忙起身打圆场:“孟德息怒,诸位也少说两句。董卓刚退,前路不明,我已派人探查路况,若确认无埋伏,自会率军追击。今日暂且休整,明日再议不迟。”
曹操却根本不听,怒视着众人:“竖子不足与谋!”说罢,一甩衣袖,转身便走,“某自率本部兵马追击董卓,成败在此一举!”
看着曹操率部离去的背影,刘进暗暗点头——曹操的胆识与决心,确实远超常人。
曹操走后,宴席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袁绍忽然看向孙坚,沉声道:“文台兄,某有一事不明,想向你请教。”
孙坚心中一紧,强作镇定:“本初兄请讲。”
“某的同乡昨日在宫中,说亲眼见文台兄的亲兵从废墟中挖出一物,似是传国玉玺。”袁绍目光锐利,“文台兄,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若真在你手中,当上交朝廷才是,怎可私藏?”
“一派胡言!”孙坚猛地拍案而起,怒视着袁绍,“本初兄莫要听信谣言!某对汉室忠心耿耿,怎会私藏玉玺?若有半句虚言,必遭万箭穿心!”
他赌咒发誓,神色激动,倒让不少人信了几分。
“罢了,”孙坚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下来,“某麾下将士在汜水关、虎牢关损折惨重,已无力再随盟主征战。今日便向盟主辞行,返回长沙休整。”
刘进看着他,想着再给他一次机会,缓缓开口:“文台兄,某信你。不管玉玺之事是真是假,今日都不会有人阻拦你离开。”他顿了顿,目光诚恳,“只是若真有玉玺,还望文台兄以大局为重,交还朝廷。若没有,便当某多言了!”
孙坚避开刘进的目光,抱拳道:“多谢盟主信任。某确无玉玺,告辞!”说罢,转身便走,脚步却有些仓促。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刘进轻轻叹了口气——孙坚终究还是选择了私心。他摆摆手,让众人散去,心中却隐隐有种预感,联军怕是要散了。
刘进的预感很快便应验了。
当天夜里,洛阳城外突然传来厮杀声。刘进派人探查,得知是兖州刺史刘岱突袭了东郡太守乔瑁,斩杀乔瑁后收拢了他的兵马。
“狼子野心!”孔融气得大骂,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事如同导火索,彻底点燃了诸侯间的猜忌与野心。
先是张超与陶谦因粮草分配问题爆发争执,两人在营前对骂不休,最终张超怒而率部离去,陶谦也随后拔营,返回徐州。
紧接着,公孙瓒以“幽州异族蠢蠢欲动,需回师镇守”为由,离开了洛阳。
刘进站在营寨高处,冷眼旁观着这一切。诸侯们的离去,有的是为了自保,有的是为了争夺地盘,真正心系汉室、想讨灭董卓的,寥寥无几。在他眼中,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与冢中枯骨无异。所以,刘进并未阻拦他们,完全没有必要。
一日后,一个狼狈的身影出现在洛阳城外——曹操追击董卓大败而归,不仅损兵折将,连系统乱入的族弟曹正也战死于乱军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