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就如一座大山,让胤祉仰望,也让他胆怯。
他怀着忐忑的心,去上书房读书,心一直悬着,等到一个结果。
不说胤祉,就是别的皇子们,只要是参与了昨日的宴会,心情都是复杂的。
他们也在等。
或许,不光在等三阿哥胤祉会如何被皇阿玛处罚。
就连他们这些人,也有可能会被牵连。
这一群人里,就只有胤褆这么一个意外。
他照常学习练武,想着等下学了后,便直接回阿哥所。
结果,这边先生才宣布散学,那边门口就出现了一个太监传话。
“众位阿哥爷,万岁爷有请!”
看着是乾清宫的太监,众位阿哥们互相看了几眼后,便依次走出上书房。
在去乾清宫的路上,他们也没有低声交谈。
只是交好的几人,或是传递眼神,或是摇头提醒着对方之后该怎么行事。
走在前面的胤褆,没有回顾身后,自然不知道已经被好几人看了过去。
太子爷不用去上书房,自然不在他们之列。
可等这些皇子们达到乾清宫时,便见太子爷已经安坐在皇阿玛身侧。
众位阿哥们,行礼问安。
康熙看着自己的这一众儿子,眼中有欣慰,却也有怒气。
“都起吧!”
这些已经长成的皇子阿哥,是他心中的骄傲。
早年间,他的那些子嗣夭折甚多。
以至于让他都心中有些担心,就怕自己步了皇父后尘。
好在,待保清养住,其后虽然也有夭折的孩子,却也是有数的。
就以现在皇子皇女的人数来算,早已超过了皇父的子嗣。
尤其是,他还一手养大了太子。
就算是他遇到了什么不测,也有太子这个储君顶上。
他幼时登基的境况,不会落在自己儿子身上。
现在,太子也已经大婚。
待日后有了嫡子,这大清的江山只会更加稳固。
也因为这样,康熙即便在知道了昨日在毓庆宫发生的事,也不曾动怒过。
他一直都清楚,皇家亲戚,都牵扯着利益纠葛。
不是人人都与他和皇兄一般,能够做好君臣兄弟的典范。
先帝留下的子嗣不多,他的兄弟们自然也少的可怜。
可也因为这样,才会让他们更加在意彼此的兄弟情谊。
可胤礽他们不同,他们的兄弟众多,且各自牵扯的势力也杂。
若是不能站在太子一派的势力,彼此间联合起来,只怕是于东宫不利。
他虽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兄友弟恭,可与大清社稷比起来,孩子们闹不和也没什么不好。
今日将这些皇子叫过来,也只是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
作为皇父,康熙不能纵容此事继续下去,却也不会将这个局面就此轻轻放过。
首先注意的,便是大阿哥胤褆。
这个大儿子,他也是注入不少心力的。
到底是第一个养住的儿子,康熙对于胤褆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他看着已经有了男人担当的儿子,心里也是感慨的很。
当年,他像胤褆这般大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年轻帝王。
就连子嗣,也有不少。
只是那时候,子嗣夭折的多。
他慢慢的,也不敢再对那些孩子注入感情。
就怕一个意外出现,他所关爱的孩子,被带走。
人的情感虽然丰富,可也不能这么无休止的流逝。
他作为帝王虽然要无情,可作为父亲,不能一次次的送走自己的孩子。
胤褆年幼时,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被康熙送出宫,到大臣家养了几年。
这几年的时间,也让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淡薄的很。
即便后来,胤褆被接回宫,也已经是个半大的孩子。
面对不熟悉的家人和陌生的环境,胤褆也曾有过担心。
起初,康熙倒是对胤褆有些关注。
可他的心,就那么大。
等分给不少人后,留给胤褆的并不多。
甚至,有时候他也想不起胤褆,注意力不是被太子吸引,就是被后宫的妃嫔带走。
在他的忽视下,胤褆似乎变了,好像又没变。
就这么几年下来,等胤褆年岁到了,也该成家。
康熙以为,胤褆会一直按照自己所规划给他的路,发展自己的未来。
可明明,之前一切都还好好的。
怎么到了今日,他却听到了胤褆想要割裂与兄弟之间的关系?
皇家的人,即便内里再不和,也该维持好表面的和谐。
大清的脸面,不能这么被丢。
至少,这不是康熙自己想看到的。
原本,他在得知原委后,还想找这些儿子们过来训话,让他们自己反省一下。
可现在……
看着身姿挺立,目光清澄的大儿子,康熙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
于康熙而言,想要平衡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并不难。
朝堂中的复杂派系斗争,他都能够玩的转,儿子们之间的一些小矛盾,他自然不会看在眼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