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远拿着海外企业仿制药失败的报告,走进陆云在京都临时办公的房间时,脸上还带着没散的诧异:“陆首长,我们没藏任何关键环节,可他们做的药,药效连一半都达不到,生产时还老出纰漏。”
陆云放下手中的民生报表,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不是你们藏了东西,是你们团队这几年沉下心磨工艺,每一步都抠到了极致,别人学不来这份细致。继续盯着,别松懈就好。”
陆明远坐下后,还是忍不住提了句:“说起来也怪,自从您牵头抓这个项目,不管是抗艾药还是抗癌药,都顺得超出预期。之前担心产能跟不上,结果新增生产线半个月就投产了,一点没耽误。”
陆云笑了笑,没接这个话茬,转而问起抗癌药的进展:“三期临床的数据怎么样?老年患者和合并基础病患者的用药反应,有没有异常情况?”
提到正事,陆明远立刻收起疑惑,认真汇报:“数据比预期好,85%的患者肿瘤有明显缩小,只有2名患者出现轻微恶心,调整剂量后就缓解了。现在就等最后一批样本数据,就能提交上市申请了。”
“好,数据要反复核对,不能出一点错。”陆云叮嘱道,“上市后优先供应国内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患者,要确保他们能及时用上药,别让药都堆在大城市的医院里。”
陆明远连忙点头:“您放心,我们已经和卫健委对接好了,会按各省市的患者数量分配药剂,基层医院的配额还特意多留了10%,保证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拿到药。”
两人聊到一半,陆明远的手机响了,是海外合作代理商打来的,语气格外急切:“陆总,发往非洲某国的一批药剂,当地物流出了问题,要是再耽误两天,冷链就撑不住了,您看怎么办?”
陆明远脸色一沉,刚想说话,陆云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联系我国驻当地使馆商务处的电话,还标注了“说明药剂紧急性,可协调当地政府协助”。
陆明远照着纸条上的电话打过去,没多一会儿,就挂了电话,脸上露出惊喜:“使馆已经联系当地政府了,会派专车协助转运,明天就能送到医院,真是太顺利了!”
挂了电话,陆明远看着陆云,眼神里满是疑惑:“您怎么知道使馆能帮上忙?之前我们也联系过,对方说需要走流程,没想到这次这么快。”
“现在全球都关注抗艾药的供应,当地政府也不想因为物流问题耽误患者用药,使馆再从中协调,事情自然好办。”陆云轻描淡写地解释,没提自己提前打过招呼的事。
陆明远没再多问,只当是运气好,可他心里清楚,类似的“好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抗艾药申请国际专利,原本要等半年,结果三个月就批下来了;抗癌药找实验样本,原本缺200份,没几天就有医院主动对接,补齐了缺口。
这些“顺”,在外人看来是“天时地利人和”,只有陆明远隐约觉得,背后有双无形的手在推着走,可每次想问,都被陆云用“政策支持”“行业认可”轻轻带过。
陆云其实心里有数,自己不过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搭了几次线、多提了几句建议。比如知道抗艾药专利审批慢,就跟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了句“优先处理民生类创新药专利”;知道抗癌药缺样本,就跟几家三甲医院打了招呼,帮忙协调符合条件的患者。
他从没想过把这些事摆到台面上,更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在背后出力。在他看来,只要能让新药顺利推进,让患者早日用上药,谁来牵头、谁来助力,都不重要。
当天下午,祁同伟打来电话,汇报汉东的情况:“陆氏的抗癌药最后一批样本数据出来了,全是合格的,药监局已经开始提前审核申报材料了。还有,之前想搞小动作的几家国内家族,现在也彻底没了动静。”
“没动静就好,只要他们不碰底线,不干扰新药项目,就不用过多关注。”陆云回应道,“汉东那边要继续盯着药品质量,不管是国内用药还是出口药剂,都要做好抽检,不能出任何质量问题。”
祁同伟连忙应声:“您放心,我们已经安排市场监管局每周抽检一次,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上报,确保每一支药都合格。对了,还有个好消息,有几家非洲国家想和我们合作,建抗艾药的基层诊疗点,让更多当地患者能接受治疗。”
“这是好事,要支持。”陆云语气里带着欣慰,“可以让汉东牵头,联合陆氏和国内的医疗团队,帮忙制定诊疗方案、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既推广了新药,也能帮到更多海外患者。”
挂了祁同伟的电话,陆云又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说有不少基层医院反映,医护人员对癌症新药的用药流程还不熟悉,希望能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培训。
陆云当即表态:“尽快安排,让陆氏的研发专家和国内的肿瘤科权威医生牵头,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培训,确保每个基层医院都有能熟练掌握用药流程的医护人员,避免用药失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