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尾巴带着愈发蒸腾的暑气,黏腻潮湿,让人有些喘不过气。王府的冰窖虽已启用,但冰块用度自有规制,并非可以随意取用。林晏清这个习惯了空调房的现代灵魂,对着这古代的酷暑,颇有些苦不堪言。
这日,她恹恹地趴在书房窗边的竹榻上,手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团扇,看着窗外被烈日炙烤得有些发蔫的石榴花,叹道:“这天气,光吃糖渍梅子也不顶用了,要是有冰镇酸梅汤,或者……嗯,绿豆沙什么的就好了。”
在一旁批阅文书的萧煜闻言抬起头,见她额发被汗濡湿,黏在白皙的额角,脸颊也热得泛红,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便放下笔走了过来。
“可是热得难受?”他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触手一片温湿。
“心里燥得慌。”林晏清嘟囔着,“要是有种法子,能不用那么多冰,也能让人觉得凉快些就好了。”
萧煜想了想,道:“府中库房似乎存有些去岁收的薄荷,性凉,可清热。还有金银花、甘草等物,太医署常用来配制消暑饮子。”
薄荷!林晏清眼睛一亮。对啊,怎么把这个忘了!薄荷那股清凉的气息,本身就是天然的降温剂。
她立刻来了精神,从竹榻上爬起来:“王爷,咱们试试自己做点消暑的饮子吧?就用薄荷,再加点金银花、甘草,或许……还可以放一点点我之前做的糖渍梅子的汁?调个酸甜清凉的口味?”
萧煜自然无有不允,当即吩咐人去库房取来薄荷、金银花、甘草等药材,又让厨房送来干净的锅灶和器皿,就设在书房外间通风的廊下,免得她在厨房被烟火气再熏着。
林晏清挽起袖子,亲自上手。她凭着前世对各类饮品的模糊记忆和直觉,指挥着厨娘先将薄荷叶、金银花、甘草等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待药性渗出,水色变深,散发出清苦气息时,便将滤出的汁液再次倒入干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和一小碗糖渍梅子的原汁,慢慢搅拌熬化。
空气中弥漫开一股奇异的味道,既有薄荷金银花的清苦药香,又混合了梅子与冰糖的酸甜,闻之竟让人精神一振。
熬好的汁液呈现出一种清透的琥珀色,林晏清让人将其倒入几个阔口的瓷盆中,置于井水中湃着。待到傍晚,暑气稍退,那饮子也已凉透。
她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尝了一口。入口是恰到好处的酸甜,紧接着,薄荷那股强烈的清凉感便从舌尖蔓延开来,顺着喉咙一路凉到胃里,虽然不及冰块带来的瞬间刺激,但那股由内而外的沁凉舒爽,却更为持久,连带因暑热而烦躁的心绪都平静了不少。
“成功了!”林晏清欣喜道,连忙也给萧煜端了一碗,“王爷快尝尝!”
萧煜接过,饮了一口,细细品味。那独特的酸甜与清凉交织的口感,确实前所未有,在这闷热的傍晚,显得格外受用。
“味道甚佳,清热生津。”他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林晏清高兴极了,立刻吩咐厨娘,将这“改良版薄荷梅子饮”的做法记下来,以后每日熬制一些,供应府中上下消暑。她还特意给这饮子起了个名,叫“沁凉饮”。
消息传开,王府的下人们很快都分到了一碗这新奇的消暑饮子。一口下肚,那酸甜清凉的滋味瞬间驱散了积攒一日的暑气,众人交口称赞,都觉得郡主心思奇巧,连消暑的饮子都能弄出这般好味道。
没过两日,这“沁凉饮”的名声,竟通过往来走动的仆役或前来回事的属官,隐隐传到了府外。与王府交好的几家府邸,甚至宫里都有人悄悄打听,这安平郡主弄出来的“沁凉饮”究竟是个什么稀罕物。
林晏清得知后,先是一愣,随即心里活络开来。她想起之前卖花草和糖渍梅子的成功,以及萧煜说她那些“王府小摊”道理可用于互市的话,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王爷,你说……咱们这‘沁凉饮’,能不能也像糖渍梅子一样,稍微多做些?”她试探着问萧煜,“不图赚多少钱,就是……嗯,算是咱们王府的一个‘特色’?若有交好的人家问起,送一些也无妨,或者……甚至可以让人在咱们王府侧门那个不显眼的小铺面(之前卖花草的地方)试着卖卖看?就当是……推广一下咱们王府的‘品牌’?”
她小心翼翼地用了“特色”、“品牌”这些比较模糊的词,观察着萧煜的反应。毕竟,堂堂王府,公然卖饮子,似乎有些跌份儿。
萧煜看着她那既期待又谨慎的小模样,如何不知她心中所想。他沉吟片刻,道:“你若觉得有趣,便试试无妨。只是需把握好分寸,莫要引人非议,也莫要劳累了自己。”
这便是默许了!林晏清心中雀跃,立刻保证:“王爷放心!我就是小打小闹,绝不会给王府丢脸!而且,可以让之前表现不错的福贵帮着打理一下外头的事情。”
于是,在萧煜的默许和林晏清的推动下,“沁凉饮”正式成为了王府继花草、糖渍梅子之后的第三个“小微产业”。每日限量熬制,一部分供应府内,一部分则装在干净雅致的白瓷瓶里,由福贵负责,在王府侧门那个不起眼的小铺面售卖,价格定得十分亲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