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卫家老仆用血在城门画下第三道暗记时,杜预正将密信塞进死鸽的嗉囊——西凉铁骑的弯刀已劈开追兵的喉骨,而司马昭捏碎的茶盏里,正映出庞德白马鬃毛上未干的魏血。
---
杜预怀着“大事将成”的兴奋,正秘密联络着他在邺城发展的下线。然而,一封来自“天眼”邺城最高负责人“玄字号”的紧急密信,如同一盆冰水,将他从头浇到脚,瞬间坠入冰窟!
信使是“玄字号”最信任的哑巴伙计,通过特定的手势和信物传达了信息:他们找到了真正的卫家重要人物——一位自称是卫觊族叔,名叫卫申的老者。卫申声称,卫家蒙难时,他正在交州为家族采购珍珠,侥幸躲过一劫。闻听家族巨变,他秘密返回邺城,一直在暗中活动,试图保全部分族人,并愿意与季汉合作,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季汉能帮助卫家保留血脉。
杜预心中巨震!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个“卫弘”……如果真有如此分量的卫家核心人物存在,为何“卫弘”从未提及?而且,卫申明确表示愿意合作的条件是“保全族人”,这与“卫弘”那慷慨激昂、只求复仇、不计后果的态度截然不同!
强烈的危机感让杜预汗毛倒竖。他立刻安排与卫申秘密会面,地点选在了一处连“玄字号”都极少使用的安全屋。
卫申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老者,身上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和失去亲人的悲恸。他对卫家内部事务、家族成员、甚至一些隐秘的生意往来都了如指掌,言谈间对司马氏的恨意刻骨铭心,但又透着一股为了家族存续不得不隐忍求存的无奈。
杜预直接抛出关键问题:“卫老,请问宗族子弟中,可有一位名叫卫弘的?”
卫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和疑惑:“卫弘?确有此人,乃老夫堂侄,性情刚烈……可惜,去年司马昭清洗卫家时,他便……他便已不屈被害了!此事乃其贴身老仆冒死传出,绝无虚假!”
轰!杜预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卫弘已死!那赌场密室里的“卫弘”是谁?!
他强压住翻腾的气血,又问:“卫老,您声称家族遇难时您在交州,又如何得知卫弘之事如此详尽?”
卫申悲声道:“老夫得知家族噩耗后,岂能坐视?虽知风险巨大,仍秘密潜回邺城,就是想看看有无机会救出几个子侄。老夫暗中联络了一些侥幸逃脱的旁支远亲和老仆,卫弘之死,便是从他们口中得知。那司马昭行事狠毒,为防止卫家死灰复燃,对稍有能力的子弟监控极严,老夫也是几经周折,才勉强摸清一些情况。”
伪造!引蛇出洞!这几个字如同惊雷,彻底劈醒了杜预!
他回想起与“崔亮”、“卫弘”会面的细节:“卫弘”对家族细节似乎了解,但总在一些更深层的情感、一些家族内部只有核心成员才知的隐秘上语焉不详或刻意回避;他们只谈复仇大业,却从未像卫申这样,将“保全族人”作为首要条件;还有那过于“顺利”的找到崔亮,那看似合理实则步步引导的“三日后共商大计”的提议……
杜预此刻全部明白过来了:陷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司马昭!好狠的手段!他不仅利用崔亮,还找人假扮已死的卫弘,双重保险,就是要让我深信不疑!而我……我竟然上当了!还联系了那么多据点,暴露了那么多人!
一股冰冷的绝望和巨大的自责瞬间攫住了杜预。他知道,自己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整个季汉在河北,尤其是在邺城的谍报网络,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然而,杜预毕竟是杜预!短暂的惊慌失措后,他强迫自己以惊人的速度冷静下来。此刻,任何情绪的宣泄都是奢侈,唯有冷静的思考和果断的行动,才有可能挽回一丝败局。
首先,必须立刻通知所有他联系过的据点负责人,取消三日后会面,并立即转移!但自己肯定已经被严密监视,如何传递消息?
其次,必须为这些据点的转移争取时间!司马昭既然布下此局,定然不会等到三日后,很可能已经根据他之前的行动,锁定了大部分目标,随时可能动手!
时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他的目光落在了面前的卫申身上。这位真正的卫家遗老,此刻是他唯一可能借助的外力,也是司马昭意料之外的变数。
“卫老,”杜预语气凝重,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恳,“我们的会面,恐怕也已暴露。您现在回去联系族人,无异于自投罗网。如果您信得过杜预,信得过季汉,请将您所知的所有卫家幸存者藏匿地点和联络方式告诉我。我杜预以杜家先祖之名起誓,只要有一线可能,必竭尽全力,保全卫家血脉,送他们前往长安!”
卫申看着杜预那双因焦急和决绝而布满血丝的眼睛,又想到司马昭对卫家的赶尽杀绝,以及自己在魏国境内如履薄冰的处境。他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或许是卫家最后的希望了。赌一把,或许还有生机;坐以待毙,只有灭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