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因为李世安的出现,
他们有所顾忌,也有些期待,于是杨定文找到李世安,直接开门见山。
“李臬台,金陵城已经彻底失守,长毛也迅速制定了东进计划,”
“本官收到消息,长毛伪东王杨秀清,派出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吴如孝四将领,分水陆两路进攻镇江。”
“他们不日就会抵达…”
“这么快?”李世安很是意外,根据他知道的情况,应该还要几天时间。
“李大人不知道?”杨定文脸色古怪的看向李世安,另外两人也是一样。
此时的镇江,除了一开始被陆建瀛赶过来的杨定文,还有两个高官。
一个是苏松镇总兵叶长春。
一个是京口副都统文艺。
都是正二品武官。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了主心骨,太平军如此短时间攻破金陵,他们都已经被吓到了,尤其是内城被屠之后。
面对数十万太平军,他们没有一丁点的反抗欲望,不过天塌了有高个。
现在陆建瀛、祥厚都已死,杨定文变成了最高官员,自然由他负责。
“我知道什么?”李世安反问道。
杨定文:“李大人,你撤离金陵城的时候,是不是干了一件大事?”
“一件大事?”李世安突然反应过来,满脸不可思议,“长毛北王死了?”
太平军的北王如果死了,那么是不是太平军的结局也会大变?
是不是意味着天京之变没了?
“不错!”
杨定文点点头,说:“我们收到可靠消息,长毛伪北王中枪后不治身亡。”
“长毛内部传言,说是被一种从未见过的弹丸打中,虽然这个弹丸明显比火绳枪弹丸小,但是创伤明显更大…”
“在长毛的统计在,这种弹丸不常见,只在李大人手中出现过…”
杨定文意味深长的看向李世安。
“下官确实有不一样的步枪!”李世安知道,有些事越遮掩,越会引起他人的好奇心,干脆干净利落的承认了。
反正这些人也不懂。
现在西方人刚刚过来,因为清文宗的原因,整个大庆朝廷都很忌讳与洋人接触,所以,即使说实话这些人也不懂。
“下官的团练成立时间尚短,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步枪功不可没!”
李世安三分真七分假的解释道,在三人感兴趣的时候又泼下一盆冷水,“这个步枪各种性能都不错,就是太费钱!”
“这个团练,如果用来组建普通的地方团练,最少可以组建一万多人…”
“你现在多少人?”
“下官带来两千多人…”
“也就是五倍开支?”
“不止如此!”
李世安点点头,补充道:“洋人的步枪威力强大,可以快速成军,但是也极度依靠洋人的武器弹药补充!”
看到三人一头雾水,李世安再度解释,“就比如这次,下官仅仅带着不足两千人进入金陵城,却依旧杀敌上万…”
“但是,这已经是极限了!”
“要不是下官提前留了一手,这次大人就见不到下官了,西洋步枪,没有弹药,那就是烧火棍,远不如刀剑…”
李世安极度夸张的说道。
“李大人的步枪与弹药价格几何?”
“德莱赛步枪20两一支,弹药大批量价格是1000发/10两白银。”
20两白银一支?两千人就是四万两?每人一百发,就是2000两?
书中说明:小编查不到价格,这是瞎编的,但是有参照物,在19世纪中叶,一支火绳枪的价格可能在3 - 8两白银左右。
火绳枪的铅弹相对容易获得,1000发铅弹可能在2 - 4两白银左右。
一支燧发枪的价格大概在8 - 15两白银,同样使用铅弹,和火绳枪子弹类似,但由于燧发枪射击精度更高。
对子弹质量可能有一定要求,
所以价格会比火绳枪子弹略高一点,1000发子弹可能在4 - 6两白银。
德莱赛步枪更加先进,价格自然也更加高一些,所以这是编写依据。
李世安看杨定文几人在心中默默计算,又继续泼下冷水,“越是先进的步枪,越是娇气金贵,比如下官的步枪…”
“在使用过程中,部分零件容易损坏,需要及时更换,不如击针…”
“这次大战激烈,下官给每一个士兵配发了三个击针,用于更换…,这些天下来,平均每人打了上千发子弹…”
“上千发?一个人?”
三人见李世安点点头,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稍微一计算,李世安这个时候每一个人至少消耗了十几两白银。
加上火枪与军饷粮草…
这个待遇,他们可以养十个绿营兵了,李世安这样的队伍,他们养不起!
李世安没说他给每一名士兵一百两的赏金,要不然他们更加震惊。
也就是说,李世安这一趟下令,实际上花费超过了三十万两白银了。
李世安只是说了一部分,杨定文三人就彻底打消了购买洋枪的打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