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晨雾刚被朝阳驱散,罗衣便已带着四个伙计和两个学徒,将提前备好的木牌、草席和陶罐搬到了医疗站旁的空地上。木牌上用中原文字和草原符号画着简单的图画——有的画着牧民弯腰打水,旁边画着一个叉号;有的画着毡帐内通风的样子,旁边画着一个对勾;还有的画着牲畜圈与毡帐隔开的场景,笔触虽简陋却通俗易懂。
“罗姑娘,这些画真能让牧民看懂吗?”学徒小石头蹲在地上,一边整理陶罐里的艾草,一边好奇地问。她手里的陶罐里还装着晒干的苍术,都是顾长风特意让药老帮忙寻来的,说是点燃后能驱散蚊虫、净化空气。
罗衣蹲下身,指着木牌上“不喝生水”的图画解释:“草原牧民大多不识字,但看图就能明白意思。你看这水罐画着叉,他们就知道不能直接喝河里的水。等会儿巴图鲁族长会带牧民过来,咱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肯定能说清楚。”
昨日顾长风与罗衣商议医疗站后续事宜时,特意提起防疫的重要性。草原牧民常年逐水草而居,毡帐内大多闷热潮湿,且习惯直接饮用河水、湖水,牲畜也常与家人同住,极易滋生细菌、传播疾病。顾长风负责诊疗,便将防疫宣传的事托付给了罗衣——毕竟在天山雪线时,罗衣就曾主持过营地的饮水净化和卫生管理,经验丰富。
“罗姑娘,我们来了!”巴图鲁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带着二十多个牧民,还牵着几个孩童,孩子们手里拿着小皮袋,好奇地打量着空地上的木牌。紧随其后的还有阿勒坦族长,他手里捧着一卷羊皮,上面是草原的简易地图,“罗姑娘,我按你说的,把部落里负责看管牲畜和打理毡帐的妇人都带来了,她们学了之后,还能教其他牧民。”
罗衣连忙起身行礼,笑着将众人引到草席旁坐下:“多谢两位族长支持。今日请大家来,是想跟大家说说如何预防疾病,这些法子不难,只要日常多留意,就能少生病、少受苦。”
她先指着“饮水净化”的木牌,让伙计们搬来一个大木盆,倒入从河边打来的水,又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明矾,是从商队物资里特意留出的。“大家看这河水,看着干净,其实里面有很多看不见的‘小虫’,喝了会肚子疼、拉肚子。”罗衣说着,将明矾倒入木盆,用木棍搅拌均匀,“这是明矾,把它放进水里,等半个时辰,水里的‘小虫’就会沉到底下,上面的水就干净能喝了。”
牧民们好奇地围上来,盯着木盆里的水。一个妇人小声问:“真的有小虫吗?我们喝了这么多年河水,也没见过啊。”
这时顾长风提着药箱走来,正好听到妇人的话,便笑着补充:“这些‘小虫’极小,肉眼看不见,但它们会在肚子里作乱。前些日子那个拉肚子的孩童,就是因为喝了生水。罗姑娘说的法子很管用,大家按这个做,就能避免很多病痛。”
众人见顾长风也这么说,顿时信了大半。巴图鲁站起身,对着牧民们道:“顾先生是神医,罗姑娘的法子肯定没错!咱们以后喝水,都按这个法子来!”
罗衣又指着“毡帐通风”的木牌,让伙计们搭起一个简易的毡帐模型,模型里放着一个陶碗,碗里点燃干草,很快毡帐内就飘起烟雾。“大家看,毡帐里要是不通风,烟雾散不出去,人待久了会头疼。而且潮气也散不出去,老人和孩子容易得咳喘病。”她一边说,一边打开模型毡帐的门帘和顶部的小窗,烟雾立刻缓缓散去,“每天清晨都要把毡帐的门帘、小窗打开,让空气流通半个时辰,这样毡帐里就干燥清爽了。”
一个老牧民摸着胡子点头:“难怪我家毡帐里总觉得闷,孩子也总咳嗽,原来是没通风!回去我就按这个法子做。”
接下来是牲畜防疫。罗衣指着画着“牲畜圈离毡帐三丈远”的木牌,又拿出提前熬好的艾草水:“牲畜身上容易有跳蚤、虱子,还会排出脏东西,离毡帐太近,这些脏东西会飘进帐里,让人生病。大家要把牲畜圈建在毡帐下风处,离三丈远以上,每天用这个艾草水洒在牲畜圈里,能杀死虫子、去除臭味。”
她让伙计们将艾草水倒进小陶罐,分给牧民妇人:“这个艾草草原上很多,大家可以自己采摘晒干,煮水洒在毡帐和牲畜圈里,既便宜又管用。”
妇人接过陶罐,放在鼻尖闻了闻,笑道:“这个味道好闻,比牲畜圈的臭味好多了!回去我就去采艾草。”
孩子们也被热闹吸引,围在木牌旁叽叽喳喳。罗衣见状,招手让孩子们过来,拿出用羊毛做的小玩偶,一个玩偶画着洗手的样子,一个画着不随地扔脏东西的样子:“你们看,饭前要用水洗手,脏东西要扔到远处的土坑里,这样就不会生病啦。你们要帮着家里人,提醒他们按这些法子做,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应道:“好!”一个个拿着小玩偶,蹦蹦跳跳地跑到一旁玩耍,还互相指着玩偶说“要洗手”“不能扔脏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