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然笑着点头,又蹲下身,和沈砚秋、顾长风一起整理经卷。顾长风拿起一卷《金刚经》,指尖拂过纸页上的墨迹,忽然说:“温先生,这些经卷虽找回来了,可往后再遇到风沙,总不能每次都靠人去追。我们是不是该想个法子,把经卷的马车加固一下?”
温景然眼前一亮:“顾先生说得是。我今日看那马车的车轴太细,经不住风沙吹撞,车斗也没有遮挡。若是能在车斗外围加一层木板,再在木板上蒙一层油布,就能挡住风沙。车轴也得换根粗些的,最好再给车轮裹上铁皮,这样在沙丘上走也稳当。”
沈砚秋闻言,立刻对身边的伙计说:“去把木匠叫来,就说我要改经卷的马车。让他带上粗木板、铁皮和油布,越快越好。”伙计应了一声,快步跑开了。
此时,风沙已经完全停了,天空渐渐放晴,露出了淡蓝色的底色。远处的沙丘被阳光照得金灿灿的,驼铃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秦十三和两个护卫坐在毡布上,正用温景然给的草药膏涂着脚掌的烫伤;温景然则和顾长风一起,拿着木尺测量经卷马车的尺寸,时不时低声讨论着加固的细节;沈砚秋站在营地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她知道,这趟西行的路还很长,往后还会遇到更多的险阻——或许是更凶猛的风沙,或许是难走的戈壁,或许是不友善的地方势力。可此刻,看着商队和僧团齐心协力护经卷、想办法,她忽然觉得,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
商队的木匠很快就来了,带着工具和材料走到经卷马车旁。顾长风和温景然上前跟他交代加固的细节,秦十三和两个护卫也凑了过去,主动帮忙搬木板、递工具。沈砚秋站在一旁看着,心里忽然想起出发前在北庭城,僧团的长老对她说的话:“沈掌东,商队走的是丝路,我们走的是信仰之路,可这两条路,终究是一条路。”
那时她还不太明白,此刻却懂了——商队带着货物西行,是为了联结东西的贸易;僧团带着经卷西行,是为了联结东西的文化。而他们,就是这条路上的同行者,彼此扶持,彼此守护,才能走得更远。
夕阳西下时,经卷的马车已经加固好了。新的木板围着车斗,油布紧紧蒙在上面,车轴换了粗实的枣木,车轮也裹上了铁皮,看起来结实了不少。温景然走到马车旁,轻轻拍了拍木板,对着沈砚秋和顾长风笑道:“有了这加固的马车,往后再遇到风沙,我们也不怕经卷受损了。”
沈砚秋点头,抬头看向渐渐沉下去的夕阳——余晖洒在马车上,给木板镀上了一层金边,也给远处的驼群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他们又要踏上西行的路,向着龟兹的方向前进。而这加固的马车里,装着的不仅是经卷,还有商队与僧团的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的希望。
当晚,僧团特意做了素斋,请沈砚秋、顾长风、秦十三和护卫队的人一起吃。油灯下,僧人们聊着佛法,道长们说着养生之道,护卫们讲着沿途的见闻,笑声在帐篷里回荡。温景然端起一碗清茶,对着沈砚秋和顾长风举了举:“多谢沈掌东、顾先生今日全力护经,这碗茶,我敬你们。”
沈砚秋和顾长风也端起茶碗,与温景然碰了碰:“不用谢,往后我们还要一路同行,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茶碗碰撞的轻响,混着帐篷外的驼铃声,在寂静的戈壁夜里,显得格外温暖。秦十三喝了口茶,吃了一口僧团做的素饼——甜丝丝的,带着芝麻的香味。他抬头看向帐篷外的星空,心里忽然觉得,这西行的路,虽然辛苦,却也满是温暖。
而这温暖,会陪着他们,一直走到龟兹,走到更远的西域。
需要我基于本章内容,梳理出沈砚秋、顾长风、温景然三人在“护经”事件中的核心行动轨迹,方便你后续串联剧情吗?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丝路万里驼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