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张淡金的纱,轻轻罩住西行的商队营地。经卷马车旁,护经小队的护卫们正轮流巡逻,驼铃在晚风里晃出细碎的声响。温景然刚整理完今日要抄写的佛经,就见清玄道长提着一盏油灯走过来,灯芯的光在他素色的道袍上投下浅浅的光晕。
“温师弟,”清玄道长笑着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金刚经》上,“白日里听你跟牧民讲‘众生平等’,说得通俗透彻,只是不知你对‘生命之始’,可有更深的见解?”
温景然闻言,连忙起身让座,又给道长倒了杯热茶:“道长客气了。佛家说生命源于‘业力轮回’,今生的善与恶,会影响来世的因果。只是我总觉得,这道理若只跟僧人说还好,跟牧民或西域部族讲,怕是难以理解。”
两人的对话刚落,帐外就传来脚步声——沈砚秋和顾长风正好巡营过来,听到“生命观”三个字,便笑着掀帘走进来:“我们倒是来得巧,正能听听佛道两家的高论。”
清玄道长见他们进来,连忙抬手让座:“沈掌东、顾先生来得正好。我与温师弟正说‘生命’二字,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命源于自然之道,如戈壁的草木,随四季枯荣,却始终守着天地的规律。不知温师弟觉得,这‘轮回’与‘自然’,是否有相通之处?”
温景然捧着热茶,指尖感受着瓷杯的暖意,缓缓开口:“道长说的‘自然’,我是认同的。佛家也讲‘顺应因果’,就像牧民顺应水草放牧,这本身就是对规律的尊重。只是佛家更看重‘心性’——生命的形态或许会变,可心性中的善念,若能一直坚守,便是跳出轮回的根本。”
顾长风坐在一旁,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忽然插话:“我倒觉得,两家的说法都有道理。就像我给人看病,既要顺着人体的自然规律用药,又要劝病人守住平和的心性——身体是‘自然’,心性是‘因果’,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沈砚秋听着三人的话,忽然想起白日里遇到的老牧民——老人说自己放了一辈子羊,看着小羊出生、长大,再看着老羊老去,却从不觉得悲伤,只说“这是羊的命,也是人的命”。她笑着说:“或许对普通人来说,不用深究‘轮回’或‘自然’,只要明白‘好好活着,多做善事’,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不过今日能听你们论道,倒是让我觉得,佛道虽教义不同,却都在教人参透‘生命’二字。”
清玄道长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又道:“温师弟,我倒有个疑问。佛家说‘众生皆可成佛’,可道家讲‘道法自然’,不刻意追求‘成佛’或‘成仙’,只愿顺应本心。你觉得,这两种‘生命追求’,是否会有冲突?”
温景然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案上的佛经上,语气平和:“我觉得没有冲突。‘成佛’不是追求虚无的名号,而是追求心性的圆满;道家‘顺应本心’,也是在修一颗纯粹的心。就像戈壁上的驼队,有的为了贸易,有的为了传经,目的不同,却都在朝着西方走——最终的‘圆满’,或许本就有不同的样子。”
“说得好!”清玄道长抚掌笑道,“我之前总觉得,佛道的‘生命观’隔着一层,今日听你一说,倒像是打通了关节。就像道坛和佛堂,虽在驿站两侧,却都能让人静心,这便是‘殊途同归’吧。”
顾长风这时又补充道:“我曾给一个西域的商人看病,他信奉祆教,说生命是‘火的馈赠’,要像守护火焰一样守护生命。当时我觉得新奇,现在想来,不管是‘轮回’‘自然’还是‘火焰’,核心都是‘敬畏生命,多做善事’——不同的说法,不过是不同的‘语言’罢了。”
沈砚秋听到“祆教”二字,忽然想起往后西行会遇到更多西域宗教,便问道:“今日你们论道,倒让我想到一件事——往后遇到其他宗教的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或许跟我们不同,咱们该如何跟他们交流?总不能像今日这样,只在帐内论道吧?”
温景然沉吟片刻,说:“我觉得,还是要像跟牧民交流那样,用通俗的话讲核心的理。不管是哪门宗教,只要不违背‘善’,就该尊重。就像今日我与道长论道,没有争执,只有互相理解,往后跟其他宗教的人交流,也该如此。”
清玄道长点头附和:“温师弟说得对。道家讲‘和而不同’,就是要在不同中找相同,在差异中求和睦。往后遇到其他宗教的人,咱们先听他们说,再跟他们讲,慢慢找相通的地方,总能好好交流。”
夜色渐深,帐外的驼铃声渐渐轻了,护卫小队的巡逻声也慢了下来。沈砚秋看着帐内跳动的灯芯,又看了看温景然和清玄道长认真的模样,忽然觉得,这趟西行最珍贵的,不只是经卷,还有这样的“论道时刻”——不同的信仰坐在一起,不争执,不排斥,只用心交流,只愿互相理解。
顾长风起身给众人添了热茶,笑着说:“今日这论道,比我读十本医书都有用。往后咱们不如多找些这样的时间,佛道两家多聊聊,不仅能理清教义,还能为往后跟西域宗教交流打基础。”
“好啊!”温景然和清玄道长异口同声地应道。灯芯的光映在三人脸上,满是暖意。
沈砚秋也站起身,望着帐外的星空——星星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闪着光,像撒了一把碎金。她轻声说:“今日的论道,就像在沙原上种了一颗‘理解’的种子。往后咱们带着这颗种子西行,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就把它种下去,总有一天,它会在丝路的土地上,开出‘和睦’的花。”
帐内的人都笑着点头。油灯的光轻轻晃动,将四人的身影映在帐壁上,与案上的佛经、道卷叠在一起,成了戈壁夜里最温暖的风景。驼铃还在响,晚风还在吹,可帐内的人心,却因为这场温和的辩论,变得格外坚定——他们知道,往后的西行路,不管遇到多少差异,多少分歧,只要守住“理解”与“善意”,就一定能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的信仰,在丝路上和谐共生。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丝路万里驼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