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子无悔,是人间顶好的心境
村头老井边的石磨盘上,总摆着半只豁口的粗瓷碗,那是王铁匠去年秋天摔的。当时他刚磨好一筐豆子,转身去搬柴火,脚腕子被草绳绊了一下,碗里的豆浆泼了满地,乳白的浆水渗进泥土里,转眼就没了踪影。王铁匠蹲在地上瞅了半天,没骂娘,也没拍大腿,只是把破碗捡起来,用井水冲了冲,照样摆回石磨盘上。
有人问他咋不心疼,他说:“泼了的豆浆,就像撒了的牛奶,你哭着喊着去抢,也抢不回来;就像走了的爱人,你站在村口望穿秋水,人家也不会回头;就像当年没考上的学堂,你半夜里拍着炕沿后悔,日子也回不到从前。关键是你咋待它 —— 你要是揪着不放,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人就困在那点破事里,咋长本事?你要是认了,该磨豆子还磨豆子,该打铁还打铁,反倒能轻省着往前挪。” 后来王铁匠用那只破碗当量具,每次磨豆子都用它舀水,日子过得比谁都踏实。
2、活到岁数才懂,世上多的是不值当的事
李奶奶今年七十九,牙掉得只剩三颗,却总爱坐在门槛上晒暖。有回她儿媳妇跟儿子吵架,哭着喊着说 “你不孝顺”,李奶奶眯着眼睛瞅着,没劝,也没骂,等儿媳妇哭够了,她才慢悠悠地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盼着孩子孝顺,盼着老伴疼我,盼着街坊邻居能高看一眼。可你看我现在 —— 儿子忙着种地,一年也未必能陪我唠两回嗑;老伴走了十年,坟头的草都割了三茬;亲戚们逢年过节来一趟,也是惦记着我那点养老钱。”
她顿了顿,伸手摸了摸怀里的暖水袋,接着说:“活到我这岁数才明白,孩子孝不孝顺,老伴爱不爱,亲戚好不好,都没那么金贵。你往深了挖,这世上哪有什么真心实意对自己的人?你给儿子带孙子,他才给你买红糖;你帮邻居缝衣裳,她才给你送鸡蛋,说到底,都是拿东西换东西。别把那些事太当回事,自己能吃能喝,能晒着太阳数云彩,比啥都强。”
3、认知高了,就懂了人心,少了抱怨
村里的教书先生陈先生,以前总爱跟人念叨 “人心凉薄”—— 他曾把积蓄借给堂兄盖房,结果堂兄赖着不还;他曾掏心窝子帮朋友找活干,结果朋友转头就抢了他的生源。那阵子陈先生整日愁眉苦脸,教案上都写满了怨气。后来他去县城的书店买了几本书,天天晚上挑着油灯看,看了两年,再跟人聊天时,反倒不抱怨了。
有人问他咋变了,他说:“以前我总觉得堂兄不还我钱是坏,朋友抢我生源是恶,可后来才明白 —— 堂兄盖房欠了一屁股债,他不是不想还,是实在没能力;朋友家里有老母亲要养,他抢生源,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当你读的书多了,见的人多了,对人心的琢磨也深了,就会知道,身边人的那些做法,都有他们的难处。你不怪他们了,也就不盼着他们能对你多好,自己安安静静教书,反倒踏实。”
4、谁都有愁肠的时候,可最后能救你的只有自己
张寡妇家的玉米地去年遭了蝗灾,眼看就要颗粒无收,她坐在地埂上哭了三天三夜,眼睛肿得像核桃。村里人劝她 “不行就弃了,明年再种”,她不听,非要蹲在地里捉蝗虫,捉着捉着,天就黑了,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裳,她也没察觉。后来她想,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再试试 —— 她去镇上买了农药,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喷,喷了半个月,居然真的把蝗虫治住了,虽然收成少了些,但总归有粮可收。
后来有人问她当时咋熬过来的,她说:“那时候我也愁啊,觉得天要塌了,可你坐在那儿哭,蝗虫也不会自己飞走。我就想着,先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走着走着,就发现没那么难了。谁都有焦虑的时候,就像谁都有掉进泥坑的时候,你别自己给自己画个圈,蹲在里面不出来,你往前走,说不定哪步就踩稳了,哪步就想通了。能救你的,从来不是别人,是你自己肯往前走。”
5、人最好的活法,是把自己藏起来
村里的老木匠刘师傅,以前总爱凑热闹 —— 谁家办喜事,他去帮忙做家具;谁家吵架,他去劝架;镇上赶集,他也得去逛一圈。可后来他突然不出去了,天天关着门在院里刨木头,有人问他咋不凑热闹了,他说:“以前觉得人多热闹,可热闹完了,心里更空。你跟那些不搭界的人喝酒,喝到半夜,第二天还得早起干活;你看那些没用的戏文,看得哈哈大笑,转头就忘了演的是啥。人这一辈子,精力就像锅里的米,吃一口少一口,你得省着点用。”
他指着院里的木料说:“我现在天天刨木头,做小凳子、小桌子,做完了就摆在窗台上,看着就舒心。那些打扰你的人,别跟他们来往;那些没用的事,别去掺和,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比啥都强。就像地里的庄稼,你别总想着往别人家的地里看,把自己的地种好,就有好收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