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上头,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
教室里,那股由愤怒和屈辱点燃的火焰,在学生们的胸膛里熊熊燃烧。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服和冲动,“拼了”、“干他娘的”、“跟他们死磕到底”之类的口号此起彼伏,好像下一秒他们就要冲出教室,用拳头去扞卫14班的尊严。
然而,杨明宇只是静静地站在讲台上,没有趁机煽风点火,也没有发表任何激昂的演说。他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这股初起的最猛烈的内心火焰,慢慢沉淀为能够持续的动力。
他太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了。三分钟的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能将这股冲动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么今天喊得再响亮的口号,也只会在明天第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面前,化为一地鸡毛。
果然,在最初的群情激奋之后,教室里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沉默。
有学生开始坐下,眉头紧锁。愤怒褪去后,一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开始浮现在他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拿什么去拼?
尖子班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全校学习金字塔的塔尖,是每次考试都霸占红榜前列的“怪物集团”。而他们14班呢?即便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那也只是从年级倒数第一,爬到了中游。班里大部分人的成绩,依旧在及格线的边缘苦苦挣扎,甚至还有不少“特困户”连三十分都拿不到。
拿平均分去硬碰硬,这差距,宛如天堑。
“老师……”一个平时成绩中等偏下的女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可……可是我们……真的能行吗?他们的平均分,比我们高了快一百五十多分……”
这个问题,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还热血沸腾的众人头上。
是啊,不行怎么办?
刚刚喊出的豪言壮语,会不会最后变成一个天大的笑话?
“是啊,老师,这差距也太大了。”
“万一……万一我们输了,您一个月的工资……那我们……”
担忧、畏缩、不自信的情绪,开始像病毒一样在班级里蔓延。刚刚还同仇敌忾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泄气。
杨明宇的目光扫过全场,将学生们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现在,他需要做的,不是打鸡血,而是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方法,给他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路。
他没有直接回答那个女生的问题,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唰唰”写下了一个名字。
林天。
“一个月前,”杨明宇的声音平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当我说,林天能在月考中进入年级前三十名时,有人信吗?”
全班一片安静。大部分人下意识地摇了摇头,教室里依旧鸦雀无声。
“没有人信。”杨明宇用粉笔,重重地敲了敲那名字,“包括他自己,可能都不完全相信。因为在你们所有人,乃至全校师生的眼中,一个是无可救药的网瘾少年,他们和你我一样,被贴上了‘不行’的标签。”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班,从林天、赵敏,到体育生张伟,再到自卑的陈静,最后落在了那个刚刚提问的女生脸上。
“但是结果呢?他做到了。他用事实,撕掉了别人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他告诉了所有人,他‘行’!”
杨明宇停顿了一下,给学生们留出思考的时间。
“林天和我们在座的各位,有任何不同吗?没有。他也是我们14班的一份子。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凭什么我们这个集体,就做不到?”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了学生们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是啊,林天的逆袭,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奇迹。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坐在他们中间,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看着学生们眼神里的迷茫渐渐被思索所取代,杨明宇知道,是时候将他们从“我行不行”的个人视角,拉升到“我们行不行”的集体视角了。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他继续说道,“你们在担心差距,在担心失败,在担心自己会拖后腿,辜负我的期望。这些都是正常的。”
“但是,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杨明宇的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从刘峰发起挑战,我选择应战的那一刻起,这就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也不再是林天尖子生的战斗。这是我们高一(14)班,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人的战斗!”
他拿起另一支粉笔,在“林天”的名字外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然后将圆圈不断扩大,直到仿佛要将整个黑板都包进去。
“什么是集体?集体不是让跑得最快的人去冲锋,而是让跑得最快的人,回过头,拉起身边的同伴;是让跑得慢的人,咬紧牙关,不让自己掉队太远!是让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