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团集体起立鼓掌的场景,在整个报告厅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经久不息的掌声,不仅是送给14班这堂课的,更是送给这场颠覆了所有人认知的教学盛宴。
杨明宇站在舞台中央没有再进行任何画蛇添足的总结。他只是带着他那十二位眼眶泛红、激动不已的“主创”弟子,以及不知何时已经从座位上站起列队走上舞台两侧的全体14班同学,再一次向着台下所有起立的观众深深地鞠躬。
这一刻,舞台上站着的是整个高一(14)班。
他们用一个整齐划一的集体动作,为这场属于他们的“主场秀”画上了一个最震撼、也最完美的句号。
当杨明宇和他的学生们退场时,整个报告厅依旧沉浸在激动、震撼与回味的复杂情绪之中。主持人上台说了些什么,后面的队伍又表演了什么,似乎已经没有人真正关心了。所有人的脑海里,还在反复回放着刚才那堂课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林天的“数据之眼”、陈静的“历史星河”、张伟的“战神之魂”,以及赵敏那直击灵魂的“仁心之问”。
后台,14班的学生们彻底释放了。他们互相拥抱、击掌,甚至有几个女生喜极而泣。张伟兴奋地将马飞和孙鹏都抱了起来,像夺得了总冠军一样欢呼。林天则被王昊和李磊架着,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有些腼腆的笑容。陈静也被赵海燕和吴菲紧紧地抱住,脸上挂着泪痕却笑得比任何时候都灿烂。
杨明宇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靠在墙边安静地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他知道,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赢得了比任何奖杯都更宝贵的东西——成长、自信,以及一份足以铭记一生的集体回忆。
与此同时,评委席上一场小小的“争论”正在发生。
“这堂课,在‘教学创新’和‘价值引领’这两项上,我认为应该给满分!”钱佩玲老师激动地说。
“我同意!”另一位评委附和道,“它完全突破了我们对语文课的固有想象,而且立意极高,真正做到了‘培根铸魂’!”
“但是,”一位思想较为保守的评委提出了不同意见,“在‘知识点密度’和‘文本分析严谨性’上,还是略有欠缺。比如张伟同学的表演激情是有了,但对诗歌本身的格律对仗,几乎没有涉及。”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评委会主席周国栋教授,清了清嗓子,做出了总结性的发言。
“各位,”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我们是在评一堂‘课’,还是一堂‘好课’?”
他扶了扶眼镜,眼神锐利:“如果只是‘课’,那它确实有瑕疵。但如果是一堂‘好课’,它的标准是什么?是让学生精准地背诵知识点,还是点燃他们对这门学科、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热爱?”
“今天这堂课,或许没有讲清楚‘平仄’,但它讲清楚了‘风骨’;它或许没有细抠‘对仗’,但它细抠了‘担当’!”
“它让技术变得有温度,让历史变得可触摸,让力量变得有诗意,让情怀变得有根基。”
周国栋教授站起身,拿起了自己的评分表,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这样一堂能够让学生热血沸腾、让听者热泪盈眶、让我们的下一代真正理解并爱上我们民族伟大精神财富的课——在我这里,它就是满分!”
上午的比赛全部结束后,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成绩公布环节。
主持人拿着一个信封,走上了舞台。所有参赛的老师和观摩的师生,都屏住了呼吸。
“下面,我宣布本次江城市青年教师优秀公开课大赛的最终评选结果。”
“获得三等奖的是……”
“获得二等奖的是……”
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都会响起一阵礼貌性的掌声。
省实验中学的王坤,坐在第一排,双手交叉在胸前,脸上带着一丝稳操胜券的自信。他那堂课虽然不如14班那般石破天惊,但胜在毫无瑕疵,他相信,严谨的评委团最终还是会回归“专业”本身。
“下面,将要宣布的是本次大赛的一等奖!”主持人的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获得一等奖的老师是……实验中学,王坤老师!”
王坤的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领准备接受全场的祝贺。
然而,主持人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以及,江城一中,杨明宇老师!”
两个一等奖?
就在所有人感到意外时,主持人打开了信封里的另一张纸,用近乎崇敬的语气高声宣布道:
“经评委会全体委员一致商议,破例决定:增设本届大赛唯一最高奖项——特等奖!”
“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的,是——”
她停顿了一下,将全场的气氛吊到了顶点。
“——江城一中,杨明宇老师,以及他的高一(14)班全体师生!”
“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