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未褪时,太初观的山门迎来了久违的热闹。
守正道统的碑刻刚立在山门前三日,各地求访的弟子便踏破了青石阶。有白发老者背着半卷残书,说自己是当年太初观外门弟子的后人;有垂髫孩童攥着父母的旧剑,哭着要拜入“能斩尽天下邪祟”的门派;更有南疆巫祝、西域武僧,捧着信物来寻“当年救命恩公的道统”。
陈安站在山门旁,看着这番景象,忽然想起三年前守正盟初建时的混乱。那时各派还在互相猜忌,如今却都愿将血脉与传承托付给这座山。
“大师兄。”他转头看向陆昭,“今日又有二十七拨人来拜师,按道统规制,需考核心性与根骨……”
“不必拘泥。”陆昭将最后一卷《守正道统志》放入藏书阁,“当年师父收我时,只问我‘可愿守这人间灯火’。如今,我们也该问同样的问题。”
午后,演武场上跪了三十六名求学者。
陆昭立在阶上,孤鸿剑横于膝头:“守正道统,不教杀人技,只传护道心。尔等若为求名、求利而来,现在便可离去。”
人群骚动片刻,为首的少年抬起头。他左脸有道刀疤,腰间挂着断成两截的剑:“晚辈沈砚,家父曾是青禾谷护粮弟子,死于蚀日毒瘴。我要学能护人的本事。”
陆昭目光微动:“你为何学剑?”
“剑能斩邪。”沈砚攥紧断剑,“也能护亲。”
“好。”陆昭抬手,“留下。”
三日后,沈砚在藏书阁翻到一本《青禾谷志》。
书末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叶白衣的字迹:“守正之道,不在剑利,在心坚。当年我护药草而死,不求后人铭记,只愿他们记得——这世间,总有人愿为他们撑伞。”
沈砚指尖发颤。他忽然明白,陆昭说的“护道心”,原是传承这份“愿撑伞”的热望。
与此同时,后山竹屋里。
陆昭正与无妄尼对坐品茶。尼姑的袈裟洗得发白,腕间系着串褪色的念珠——那是她上一代恒山掌门的遗物。
“道统初立,贫尼特来辞行。”无妄尼放下茶盏,“恒山派近年收了不少孤儿,我想回去守着他们。”
陆昭并不意外:“道统讲究‘各守一方,共护苍生’。您回去,正是守正的延续。”
无妄尼合掌:“当年我带恒山弟子助守青禾谷,便知守正道统不是枷锁,是灯塔。如今恒山弟子也会来太初观求学,我们……终是一家人。”
暮春的雨落得绵密。
陆昭站在溯心崖边,望着崖底溪水。陈安抱着一摞新写的道统章程走来,发梢沾着雨珠:“大师兄,各派送来的贺礼都收在偏厅。有昆仑的寒铁矿、少林的易筋经抄本,还有……”他顿了顿,“蚀日教余孽的密信。”
陆昭接过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楚狂虽死,九曜冥火余种未绝。五月十五,血祭苍梧派旧址……”
“他们要复活楚狂?”陈安皱眉。
“不。”陆昭指尖划过信纸,“是借他的残魂,引动地火脉。苍梧派旧址下有当年北斗仙宗布的镇魔阵,若被破坏……”
“整座滇南都会被地火吞噬。”陈安接口,“我去。”
“不。”陆昭将信收进袖中,“你留在道统,教新弟子破阵诀。我去。”
五月十五,苍梧山。
陆昭立在焦土堆前,望着地缝中翻涌的黑红火焰。楚狂的残魂悬浮半空,声音凄厉:“陆昭,你杀我一次不够,还要断我轮回?”
“你不是楚狂。”陆昭持孤鸿剑上前,“他是被心魔困住的少年,你是被怨恨啃食的残魂。我要送你往生。”
残魂嘶吼着扑来,九曜冥火的余威灼得空气扭曲。陆昭不避不闪,孤鸿剑刺入残魂核心:“以我道心,引你归处!”
金光爆发的刹那,残魂发出释然的叹息。它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山脚下的新坟——那里埋着苍梧派最后一位弟子,碑上刻着“守正”二字。
返程途中,雨过天晴。
陈安带着新弟子在山门口迎接,二十七个身影齐刷刷跪下:“恭迎掌门师叔凯旋!”
陆昭笑着摇头:“我不是掌门。”
“您是。”沈砚捧着半块青铜碎片上前,“我们在藏书阁找到这个。师父说,这是当年北斗仙宗的‘引魂灯’残片。他说……守正道统的火,要靠一代又一代人传下去。”
陆昭接过碎片,阳光穿过它,折射出七道暗纹——与贪狼星核的纹路如出一辙。
山风卷着新抽的竹芽香,掠过演武场。那里,新弟子们正跟着陈安练剑,剑招稚嫩,却带着股蓬勃的热意。
陆昭望着他们,忽然想起楚狂消散前的话:“告诉师父,他的小师弟……没让他失望。”
如今,他可以更骄傲地说——
他不仅没让师父失望,更没让这柄守正的剑,断了传承。
喜欢孤剑残雪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孤剑残雪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