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锋门一役,太初观声名鹊起。
江湖传言,太初观不仅医道通神,更有护道之剑。半月间,求访者络绎不绝,不再只为求医问药,更多是来探听寒锋门失落的武学典籍下落。
药庐的门槛都被踏破了。
“太初观陆掌门在吗?我青城山此次折损了三位长老,就想看看能否寻回本门《松风剑谱》残篇。”
“在下昆仑派,久闻贵观藏有上古医经,愿以镇派玉如意相换。”
陈安守在山门,眉头越皱越紧。这些人言语客气,眼神却如鹰隼,死死盯着药庐深处。
陆昭却很平静。他将所有典籍锁进一间密室,每日依旧上山采药,下厨熬汤,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直到那一日,武当掌门江鹤真人亲临。
江鹤真人须发皆白,仙风道骨,一袭白袍纤尘不染。他并未直接索要典籍,而是与陆昭在梅树下论道三日。
“陆小友,”江鹤真人执茶微笑,“太初观立观三百年,历任观主皆医武双修。老夫听闻,令师传你一套‘太初心法’,可融汇百家,返璞归真。此心法,可否借老夫一观?”
陆昭心中一凛。师父从未提过什么“太初心法”。
他婉拒道:“家师所授,不过是如何安心煎药、静心辨草的道理,登不得大雅之堂。”
江鹤真人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恢复平和:“也罢。老夫此来,是为中原武林计。寒锋门余孽未清,若各大门派各持典籍残卷,只会重蹈覆辙。不如由太初观牵头,将所有典籍汇总,择一安全之所共同研习,方能永绝后患。”
这话听着公允,实则是想将所有武学秘籍置于太初观名下,由他们主导掌控。
陆昭明白,真正的考验来了。
除夕,药庐的年夜饭桌上气氛凝重。
“他们分明是觊觎师父留下的东西。”苏清欢放下筷子,“师父一生淡泊,怎会留下一部人人争夺的武功秘籍?”
“或许,那不是武功秘籍。”沈砚轻声道,“师父的医案里,曾提到‘医武同源,初心为上’。他说的‘初心’,未必是招式。”
陈安一拍桌子:“管他是什么!想打主意,先问问我这根棍子!”
陆昭静静听着,目光落在墙角那柄陪伴他多年的青锋剑上。剑是凡铁,却因持剑人的心意而锋利。师父传他的,从来不是剑招,而是一种心境。
大年初一,陆昭做出了决定。
他没有关闭山门,反而广发英雄帖,请天下武林同道齐聚太初观。
他说:“太初观确有典籍。但我观所守,非秘籍,是‘道’。三月初三,设坛讲武,所有武学典籍,任人观阅。但求武者,需以‘守正’二字立誓,所学只为护己护人,不为强取豪夺。”
消息传出,江湖哗然。
三月初三,太初观空前热闹。
演武场上搭起了高台,四周挂满了缴获和自愿献出的武学典籍。玄剑门、少林、峨眉、丐帮……各派掌门悉数到场。
陆昭立于台上,没有展示任何招式。他只是讲述。
“我师父说,最好的武功,不在典籍里,在一粥一饭的敬畏里,在一草一木的慈悲里。”他望着台下众人,“寒锋门以为,集齐典籍就能天下无敌。但我师父亲手所着的《药性总纲》里,第一味药是‘人’,第二味是‘心’。”
“所谓‘太初心法’,不过是守住本心,不为外物所惑。能救一人,便是一功;能护一派,便是一德。如此修行,方得始终。”
台下一片寂静。
江鹤真人最先抚掌大笑:“说得好!老夫受教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太初观守护的,不是某本秘籍,而是一种道统,一种以“守正”为核心的武学与医德精神。他们想要的宝藏,恰恰是太初观最不屑一顾的东西。
最终,各派决定成立“江湖正道联盟”,太初观为盟主。
但他们求的,不是武学典籍,而是陆昭所讲的“道”。
联盟成立那日,陆昭站在山门前,看着百位武林同道在“守正”二字的牌匾下歃血为盟。阿梨穿着新做的红棉袄,将一把把糖果分给众人。
苏清欢走到他身边,轻声道:“你师父若泉下有知,定很欣慰。”
陆昭望着蜿蜒的山路,和山路尽头那片茫茫江湖。
他知道,江湖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新的挑战还会到来。但只要药庐的炉火不熄,只要“守正”二字刻在每个弟子的心里,太初观就永远是这片江湖的锚。
这,便是师父留给太初观,最宝贵的遗产。
喜欢孤剑残雪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孤剑残雪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