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乐声缓缓响起。
《十面埋伏》。
琵琶声急促响起,如战鼓轰鸣,肃杀之气瞬间笼罩整座大殿。
众人皆屏息静气,目光紧锁于她。
当笛声划破沉寂的一瞬,公孙大娘猛然睁眼,气势陡变,锋芒毕露!
一道耀眼剑光破空而出,惊艳四座。
她的舞姿如惊鸿掠影,似游龙翻腾。
动作流畅却不凌乱,转身、跃步、抛剑、回旋,每个细节都精准无比,整座大殿仿佛都成了她的舞台。
十名女弟子围绕四周,配合舞动,如同彩蝶翩跹,虽轻盈却不失力度,展现出别样的韵律美感。
但所有人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公孙大娘身上。
利剑在她掌中如同流转的银辉,隐于宽袖之间,闪烁着冷冽光芒。她的容颜倾城,却掩不住剑锋下的肃杀之气。
琵琶声如战鼓擂响,步步紧逼。公孙大娘身姿渐快,随音律翻飞,已难辨剑影与人形。
她舞的是剑,却似与剑合而为一。
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在这惊心动魄的舞姿面前,周围的舞姬仿若黯淡星辰,再无光彩可言。
谁敢与明月争辉?
殿中,上至李世民,下至仆役,皆屏息凝神,仿佛身临战场,忘了今夕何夕。
突厥使者们瞪大双眼,面容苍白,呼吸都似停滞。
他们仿佛正面对千军万马,剑气扑面而来,生死只在一瞬。
这便是剑器浑脱舞!
与“十面埋伏”此曲相融,宛若天作之合。
“锵——!”
一道清越剑鸣划破寂静,如龙啸九天。公孙大娘收剑归鞘,曲音也在同一刻戛然而止。
她香汗微透,气息急促,双颊泛红,发丝沾额,更显风华绝代。
殿中众人却还沉浸其中,久久未能回神,冷汗早已浸透衣背。
“好!”
扶苏脱口而出,声音里满是惊叹。
公孙大娘微微一怔,转头望向扶苏。她没想到,第一个开口的,竟是他。
“好舞姿!”
不等她道谢,又一道声音骤然响起——竟是倚柱而坐的李白。
那位醉中仙早已不见醉意,双眼如炬,紧紧盯着她,满脸激动。
众人目光随之聚拢。
殿中谁不识李白?
诗仙之名,响彻大唐。年少成名,才气逼人。
王勃、卢照邻等人,提起他亦叹服不已。
此人向来洒脱不羁,今日醉酒,也无人怪责。
李世民见状,含笑说道:“你这狂士,又喝成这般模样,成何体统。”
语气中并无责备之意。
天下皆知李世民爱才,尤其钟爱李白。
李白拱手一礼,目光如星:“陛下,酒未醉人,是舞动人心。”
“方才观公孙先生剑舞,臣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请陛下赐臣赋诗一首。”
殿中众人皆露喜色。
原以为今日得见剑舞已是幸事,未曾想,竟还能听李白当场作诗!
此人狂放不羁,诗才横溢,兴致不到,便是帝王亦难请其笔。
他所作的每一首诗,都像难以逾越的巅峰,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妙极!快取笔墨来!”
李世民听后心中大悦,立刻吩咐侍从准备笔墨。
“笔墨何用!”
李白哈哈一笑,步履轻狂地走入殿中,随手抓起桌上的酒壶。
他边走边饮,放声吟诵——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诗一出口,满堂皆惊。仿佛有一名剑客跃马而来,剑光如雪,凛然生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语气骤然一冷,杀气扑面而来。原本喧闹的殿堂,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如临其境,感受到那股无形的杀意!
但这才刚刚开始,李白继续吟唱不止。
酒水洒落衣襟,他毫不在意,整个人仿佛已化身那江湖游侠,融入诗中。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正吟到酣处,酒壶却已空空如也。
李白眉头一皱,望着手中无酒的壶,停下了脚步。
此时,一只修长的手递来一只满盛美酒的酒樽。
他抬眼一看,是一张儒雅清俊的面容。
扶苏端着酒樽,笑容温和:“不妨共饮此杯。”
众人皆惊,共用酒杯在礼节上颇不合宜。
唯有高处的李丽质眸光流转,唇角轻扬,似懂其中意味。
李白微微一顿,随即大笑:“好!就与君共饮!”
他抛开酒壶,接过酒樽,一饮而尽。
随后,他双手将酒樽归还扶苏,朗声念出最后两句: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此诗名——侠客行!”
“秦公子有侠客之气,秦地果真乃侠义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