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秦国也已收到秦唐结盟的消息。
嬴政对扶苏在长安的一举一动掌握得极为详尽。从迎娶长乐公主,到当众击败大唐才子,再到宴席上压制突厥使者的挑衅,以及获得唐王李世民的亲自夸赞——桩桩件件,皆被记录呈上。
嬴政看着手中的密报,神情逐渐惊讶。他抬头看向下方的苏秦,开口问:“这些都是扶苏做的?”
他一时间难以接受,那个平日里拘谨、寡言的儿子,竟能做出如此出人意料的事。
苏秦拱手回答:“王上,这些是使团探子一一记录传回的,并无夸大。”
“公子此行唐国,表现极为亮眼,唐王对其也是赞赏有加。”
“总之,秦唐两国的盟约已成,听闻长乐公主也将随行返回大秦。”
嬴政听完,沉默片刻,随后恢复平静,淡淡道:“孤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王上。”
苏秦应声退下,没有多看嬴政藏不住的笑容,转身离去。
......
秦国使团离开长安后,沿原路返程。
相比来时,队伍扩充了数倍,车上满载从唐国换来的兵器、物资,还有各种赠礼,收获颇丰。
只是人多了、物多了,路程也拖得更久。整整一个月,才从大唐境内走到秦边境。
......
车队浩浩荡荡,在边境缓缓前行,队伍绵延数里。
而在远处一座丘陵上,一双双冷眼正紧盯着车队。
黑衣蒙面,腰间佩刀,五百骑兵静立山头,杀气弥漫,令人胆寒。
“这身衣服太紧了,不舒服。”一名高大的黑衣人低声抱怨,拉扯着衣领。
前方的领头人回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冰冷:“任务特殊,不能露出身份。”
“目标只有扶苏和长乐公主,其他人不用理会。谁要是受伤落马,没人会救,自己解决。”
领头人话音不重,却充满杀意,没有半点感情。
其余人听后没有出声,眼神却越发狠厉。
领头人望向远处,目光落在一辆朱红马车之上。
“动手!”
随着他一声令下,五百黑骑如风般冲出!
......
而在秦国车队中,一辆华贵马车内,扶苏与李丽质正坐在棋盘前对弈。
车外风尘滚滚,车里却安静祥和。
古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风暴已悄然逼近。
长途跋涉本就乏味至极,尤其时间一久,更觉无聊难耐。
为了打发这段漫长时光,李丽质与扶苏常坐一处,对弈消遣。
他们下的是象棋。
李丽质凝神盯着棋盘,手中一边捏着棋子,一边轻托下巴,眉头紧锁,思索良久。
不多时,她眼中忽闪一丝亮光,毫不犹豫地将车推进,吃掉了扶苏的马。
“将军!”
她轻敲棋盘,露出笑意看向扶苏:“这盘我赢了。”
“未必。”
扶苏嘴角微扬,并未多言。
他随即动用早已布局的炮,击落李丽质的车,形成双炮连击,局势瞬间逆转。
棋局终了。
扶苏抬头望向神情错愕的李丽质,语气平和:“看来,还是我赢了。”
李丽质棋艺虽有进步,但终究难以短时间内超越扶苏。
这些日子,她输多赢少。
这还是扶苏有意放慢节奏的结果。
若是他全力以赴,她恐怕一局都赢不了。
“不下了,太难了。”
她轻叹一声,脸上写满无奈。
这是她第一次败得如此干脆。
明明围棋比象棋复杂得多,她却偏偏在象棋上屡屡吃亏,总是不知不觉落入扶苏设下的圈套。
“象棋如用兵,我不过是把“兵法”用于对局罢了。”
“你不通兵法,输给我也属常理。”
扶苏语气温和,却透着几分认真。
听罢,李丽质望向扶苏,略带好奇地问:“兵法?可张先生说,你崇尚儒学啊?”
扶苏是她的未婚夫,她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
从张仪口中,她得知扶苏推崇儒学。
而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对他的性格也有了初步认识——温文尔雅、谦逊内敛。
她原以为他是个毫无锋芒的君子。
扶苏一边收拾棋子,一边平静回应:“如今想要让国家强盛,单靠儒学远远不够。”
“儒学能解决匈奴之患吗?能让百姓温饱吗?能让国库充盈吗?”
“若这些都做不到,那圣贤书中的道理,也只是纸上谈兵。”
“这个时代,终究需要去……争!”
扶苏眼神深邃如渊,似有雷霆潜伏其中。
李丽质与他对视,心跳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那一刻,她才意识到,眼前的扶苏并非只是温润如玉的君子。
那温和的表象之下,藏着凌厉的锋芒!
车厢内一时寂静无声。
片刻后,扶苏重新摆好棋盘,朝她淡淡一笑:“再来一盘?这回我让你一子。”
李丽质听了扶苏的话,轻轻点头,低头继续对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