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在驿馆住了两天后,换上一身素色布衣,独自出门,漫步在咸阳街头。
他来时所见的咸阳,如今再次确认,依旧不繁华。
街道两旁的屋舍参差老旧,样式雷同,百姓衣着朴素,与长安的富丽形成鲜明对比。
随便走了一段,杜如晦便觉得无趣,索性找了个路边茶摊坐下。
“客官,想喝点啥茶?”
茶摊小厮热情迎上,笑着问道。
“你这都有什么茶?”
杜如晦反问,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他对茶事颇有研究,但秦地的茶品还未尝过。
伙计笑回:“小摊子,就几样寻常货色,绿茶、毛尖、苦茶,您选一样。”
听来都是普通品种,杜如晦兴趣不大,随口说:“那就毛尖吧。”
“好嘞!”
伙计应了一声,很快端来一壶刚煮好的茶水。
秦人煮茶的方式让杜如晦颇感新奇。
不同于唐国讲究“煮茶入料”,秦国只是将茶叶简单煮开,加点盐便完事,不加其他香料或辅料。
身为茶道行家,他一看就皱起了眉头。
“这也叫煮茶?”
他语气中带着不悦。
在他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糟蹋好茶。
见他不满,伙计倒是习以为常,一边继续斟茶一边说道:“客官,看您不像本地人。”
“这泡茶的手法是扶苏公子独创的。他说茶叶本身就已经够好了,加太多配料进去,反倒掩盖了它的原味。”
“他还说过,茶就是茶,对我们这种普通人来说,不过是解解渴,没必要搞太多花样。”
“自然、平和,才是喝茶的道理。”
茶摊的伙计笑呵呵地说完,顺手把茶杯往杜如晦面前轻轻推了推。
“客官,请用茶。”
说完,他就转身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杜如晦坐在木凳上,一动不动,脑海里全是刚才那几句话。
“顺其自然、平和以对……”
“难道我以前的理解全错了?”
他低声说着,看着眼前那杯热气升腾的清茶,神情有些恍惚。
茶本就是用来让人安静、让人放松的,为什么要定下那么多条条框框?
一杯简单的清茶,就能让人放下心头的纷扰。
杜如晦拿起那粗糙的陶杯,轻轻吹了口气,抿了一口。
刚入口时,味道是苦的。
但咽下去后,口中却泛起一丝清甜,香气缭绕,令人神清气爽。
“好茶!”
他脱口而出,眼里满是惊喜。
这杯粗茶,竟比他在长安喝过的所有名茶都更让他动心。
这才是茶本来的样子!
尝到了滋味,杜如晦接连又喝了好几杯,只觉得身体通透,心也轻了。
他心中已有打算——回去以后,一定要把这种饮茶法带回去大唐。
可想到这里,他又不自觉地想起了扶苏。
能说出“顺其自然”这样话的人,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霸主吗?
“不,真要有那样的野心,怎么可能静得下心来煮这一壶茶?”
杜如晦摇了摇头。
他太懂茶了,茶是心境的映照。
一个满脑子权谋的人,怎么可能安心坐下来,只为泡出一壶干净、清透的茶?
他再次叫住那个伙计。
“客官,有啥吩咐?”
伙计笑着走近。
杜如晦从怀中取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淡淡开口:“我想问点事。”
“只要你如实回答,这银子就是你的。”
伙计一听,立刻来了精神,拍着胸脯:“您问吧,小的一定知无不言!”
杜如晦也没绕弯子,直接问:“你觉得扶苏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完,他的目光就紧紧落在伙计脸上,任何一丝表情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扶苏公子啊?”伙计怔了一下,挠了挠头,笑着说:“怎么说呢,公子是个特别仁厚、善良的人。”
“那位公子身份尊贵,可从不摆架子。”
“平常见面总是关心大家过得怎么样,还把老百姓的话整理了送去宫里。”
“农忙时节他也会过问,帮着穷苦人家修房子……总之,扶苏公子真真是个好人。”
“将来一定会当上咱们大秦的王。”
小贩说得信誓旦旦,仿佛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杜如晦听了,不由再次怔住。
他倒是听说过扶苏很得民心,但没想到他竟做了这么多具体的事。
亲自接触百姓,走在泥泞的小巷中……
这种事,只有像尧舜那样的圣君才做得出来!
“原来是这样……”
杜如晦轻轻吐出一口气,等他回过神来,发现那小贩已经走远了。
他急忙喊了一声:“小哥,你落了银子!”
小贩回头笑了笑,脸上的神情憨厚又自然:
“不用啦,这些事谁不知道,又不是什么秘密。”
“我要是收了您的银子,良心就过不去。”
“您留着吧,茶水就三文钱,您忙您的。”
说完,便转身继续干起活来,压根不担心杜如晦会赖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