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营帐后,两人很快进入了正题,开始讨论成蛟叛乱和粮队遇袭之事。
“成蛟已被本君亲手斩杀,其余俘虏自伍长以上,皆已处决。”
扶苏语气平静地说出了处理结果。
这事本就无需隐瞒,尤其在白起面前。
要知道,这位可是当年一口气坑杀四十万降卒的“人屠”,相比之下,自己的做法简直温和得多。
果然,白起听完后毫无惊讶,只点了点头:“公子此举,非常明智。”
“谋反乃死罪,不可轻饶。非常时刻,需用非常手段。能饶过普通士卒,已是难得的宽仁。”
扶苏嘴角微微一抽。
白起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若换他去平叛,一个活口都不会留。
在白起看来,谋反就是最重的罪,不该有半点怜悯。
说罢前事,扶苏继续说道:“成蛟此次作乱,依本君判断,是与宋国暗中勾结,意图置大将军于死地。”
“若猜得没错,此刻宋国在白城的军队,正在等消息。”
白起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公子所言极是。成蛟与宋国的勾结,黑冰台早已查得清楚。”
“王上念及旧情,不愿彻底清算,才将他调离咸阳,命其镇守边疆,想给他一个回头的机会。”
“可惜他执迷不悟,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白起语气中带着一丝叹息。
黑冰台乃是秦国最隐秘、最强大的情报组织。成蛟的一举一动,早已尽在嬴政掌握之中。
扶苏听后轻轻摇头。
果不其然,整件事嬴政早已洞若观火。这次派他来平叛,不过是一次历练罢了。
成蛟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
只是在扶苏看来,白起,还是低估了嬴政的决绝与冷酷。
嬴政若真心想保成蛟性命,断不会将他派去与宋国交界的边地驻守。
说到底,这只是个试探。
既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考验,也是一次背弃大秦的契机。更是一个让秦国出兵宋国的潜在理由。这般布局,令人不寒而栗。
越是深入了解嬴政,扶苏越能感受到父亲那令人敬畏的深沉城府。
压下心头杂念,扶苏继续说道:“大将军,眼下正是出兵良机!”
拿下赵地势在必行,只是此前缺乏正当理由罢了。
“如今局势已成,完全可以开战!”
“宋国不会因赵地与我大秦彻底翻脸,多半会选择退让。”
赵地广袤富饶,对宋国已是难得之地,而对秦国来说,更是战略要地!
更别说这里的人口,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源。
“开战之事,早有筹划。”
白起点头回应,望向扶苏的眼神中多了一分欣赏,“公子能看透这点,实属难得。”
“上次多亏公子送来的‘宋国刺客’证据,这次也多亏公子支援及时,否则局面不会如此有利。”
扶苏轻笑一声,并未因此而自满。
“敢问大将军,目前白城镇守的宋将是何人?可是岳飞与韩世忠?”
扶苏略带好奇地问。
这两人皆是宋国名将,尤其岳飞,战功卓着,极有分量。
“正是他们。”
“二人虽年轻,但能力出众。”
“特别是岳飞,极有统帅之才,假以时日必成顶尖将帅,只是……”
白起语气一顿,眼神中闪过一抹坚定战意。
“……他们终将败在我手中。”
……
赵地,白城。
白城为宋军重兵驻守之地,也是抵御秦军南下的关键防线。
秦宋两军在此对峙已近两月,局势早已剑拔弩张,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宋军在此等待一个围歼白起与十万秦军的机会。
而秦军也在等待一个出兵的契机。
战争从不是轻率之举。
尤其是牵涉两国命运的大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岳飞这十多日始终紧绷神经。
几乎每日亲自外出,观察秦军动向。
可秦军那边一直毫无动静。
中军大帐。
帐内昏暗潮湿,炭火燃着,却驱不散那深入骨髓的冷意。
岳飞站在桌前。
桌上铺着一张泛黄的地图。
他目光落在地图某处,眉头紧锁。
自孙公公送来密信,已过去整整一个月。
根据密信内容,朝廷动用了一位潜伏在秦国多年的密探,此人正是秦国长安君嬴成蛟。
这位暗桩的任务,是切断秦军的后勤供应线。
再与他里应外合,试图围歼秦军十万主力,以及那位令六国胆寒的白起。
刚得知这个计划时,他心中震动不已。
因为一旦成功,带来的战略优势将极为惊人。
可随着时间推移,岳飞原本炽热的信念,也逐渐冷却下来。
这时,韩世忠走进了大帐。
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是两碗稀粥和几个窝窝头。
“鹏举,吃点东西吧。”
“再不吃,你都两天没进过食了。”
韩世忠把托盘放在桌上,看着岳飞说道。
岳飞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摇头道:“不必了,我不饿,你吃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