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未必逊于男子,贤能之才,未必尽出于须眉,或更有过之者!”
李世民声音铿锵,眼神如炬。
武媚娘之才,加上扶苏广揽天下英才之举,令李世民心有所悟。
世间聪慧女子众多,譬如武司正者,竟能压倒数千俊秀学子!
既然招贤不论出处,为何独弃女子?
此念一起,愈想愈觉深远,笑意渐深,自认此思颇具远见。
长孙无忌等大臣听罢,虽感震惊,却也察觉其中气魄。
从女子中选才?
前所未有。
可转念一想——今科榜首已为女子所夺,此事本身便已破天荒。
“传令下去,六日后举行殿试,寡人将亲自主持,面考诸生!”
李世民决断已定,语气不容置疑。
群臣见圣意明确,遂不再多言,齐声领命。
……
春闱落幕,会试榜单旋即揭晓,张贴于贡院门外。
放榜之日,万人空巷,五六千举子齐聚墙前,翘首以盼。
十年苦读,一朝定命。六千人中仅取三百,登榜者即入仕途,光耀门楣!
谁人不心潮起伏?
“心跳得厉害……若今回不第,真不知如何面对家中父老。”
“策论那道题答得不好,估计没指望了……”
“怎么还不公布名单?”
“以我的水平,上榜是肯定的,进前三十绝无问题!”
“别推了!谁踩我脚?”
……
贡院门前人声鼎沸。
有人面露忧色,坐立难安;有人昂首挺胸,满心期待。
但信心十足者寥寥无几,多数人都被焦虑缠绕。
狄仁杰与孟郊也站在人群之中,静候榜单揭出。
有趣的是,一向淡泊功名的孟郊竟紧张得手心出汗,而原本忐忑的狄仁杰,此刻反倒神色平静。
“怀英,你说……我能上榜吗?”孟郊低声问,声音微抖。
狄仁杰见他这般模样,忍俊不禁,却仍温言道:“你才学出众,必能登第。”
听罢此言,孟郊才略略安心。
话毕,狄仁杰目光扫向四周,似在寻觅一人。
他左顾右盼,始终不见武媚娘的身影,心中不禁生疑:莫非她根本没来?
时间悄然流逝。
终于,时辰一到,官吏捧榜而出,将黄纸红字的榜单贴上墙头。
众人如潮水般涌上,争先恐后往前挤。
孟郊和狄仁杰费尽力气,总算挤至前列,急切地望向榜单。
当视线落在榜首之时,狄仁杰猛然怔住,心跳仿佛停滞。
“会试第一——武顺!”
“会试第二——狄仁杰!”
榜单一经张贴,众生反应各异。
一名考生看到自己名字后呆立不动,片刻后突然拍腿大笑:“啊,我中了!”
又哭又跳,状若癫狂。
随即摘下帽子,疯跑出人群,同伴只得追赶而去。
旁观者并未讥笑,眼中只有艳羡。
更多人则喜形于色,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当场晕厥。
也有人反复搜寻未果,终确认落榜,跪地痛哭,声嘶力竭。
亦有默默转身离去者,背影萧索,满心失落。
会试三年方开一次,人生能有几个三年?一次不第,前途茫茫。
孟郊低头细查,发现自己列在第八十七位,顿时泪如雨下。
他嘴上常说看淡荣辱,可曾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诗句,又怎会不渴望那一日看尽长安繁花?
狄仁杰依旧伫立不动,目光凝在榜上。
孟郊顺着他的视线望去,这才发现——
第二名的位置,赫然写着“狄仁杰”三字。
他猛然睁大双眼,一把抓住狄仁杰的臂膀,声音颤抖:“第二名!怀英,你是榜眼啊!”
喜悦几乎要从嗓音里溢出来。
二人平日交情深厚,如今不仅自己登科及第,狄仁杰竟还高居会试第二,堪称光耀门楣。
孟郊这一声呼喊,引得四下士子纷纷侧目。有人眼中泛光,有人面色阴沉,也有人急切地想要靠近搭话。
会试榜眼!
这意味着离状元仅一步之遥。
前三之列,本就难分伯仲,谁能在殿前应对从容、举止得体,便有可能一举夺魁。
天子亲点,讲究的不只是文章,还有风度与气度。
过往确有先例:一名会元因相貌粗陋,在御前失仪,最终被弃用,状元之位落于次席之人。
容貌亦是考量之一环。
消息传开,祝贺之人络绎不绝。狄仁杰略作回应,随即脱身而出,快步走向另一处榜单。
前十名考卷皆由专人誊录,公开展示,供所有考生观阅。此举既显公正,也令人心服。
无人胆敢质疑结果。
执笔评卷者乃翰林院学士,皆为当世饱学之士,学问精深,世人敬仰。
他们出身清流,性情孤傲,不媚权贵,纵使面对帝王也敢直言进谏。
此类人物,怎会徇私?
榜单前早已围满学子,见狄仁杰到来,众人自动让出一条道。
目光扫去,他的答卷赫然在列,而最上方悬挂的,正是“武顺”之名的试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