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一片死寂。
百官呆立不动。
黄子澄脸色铁青,愤怒却无法发作,刚才已被皇帝喝止,何况对方还是三皇孙。
他不敢再触动老爷子的情绪。
一旁的朱允炆眼中燃烧着嫉妒的火焰。
在他看来。
一口气指出大明财政三大弊病的朱允熥,今日可谓风头出尽。
他心中顿时慌乱不已。
“皇爷爷,三弟这番话,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吧。”
“依我之见,大明的财政状况,并非如三弟所说……”
话音未落。
朱允炆竟出人意料地站了出来。
一开口便带着强烈攻击意味,意图压制三弟的言论风头。
突然——
“住口!”
一声断喝,犹如惊雷炸响,打断了朱允炆的话语。
老爷子眼神凌厉,透出威压,冷冷地盯着他。
“允炆,你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
“你说,允熥提的这些问题,是危言耸听?”
“这话是你自己说出来的?”
三连质问,让朱允炆面露惊惶。
他猛然意识到,刚才那句话,已经惹怒了皇爷爷。
他低垂着头,不敢再多言一句。
“我一直以为你聪慧懂事。”
“可你今天说的这些,你三弟说的哪是什么危言耸听?”
“那些事情,在历史上,不知发生过多少回!”
“洪武二十五年,空印案爆发,官员们串通一气,文书盖章后留白,谁都能拿来当圣旨!”
“郭恒案里,贪污受贿、私吞税粮,高达两千七百多万石!”
“胡惟庸案,结党营私、操控朝政,官位随意安插,任人唯亲……”
“你眼睁睁看着这些事实,却站在这里说‘危言耸听’。”
“你告诉咱,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你根本看不见?”
老爷子语气愈发激愤。
“元末百姓无田可种、无粮可食,所以天下大乱。我朱某人起兵,就是为了吃上一口饭!”
说到这,老爷子是真的怒了。
他猛地从龙椅上起身,手指指向百官。
指向那金殿,再指向殿外辽阔的江山。
“你给我睁大眼睛看清楚。”
“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切,大殿、江山、官员……”
“是我和这帮老臣,当年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一刀一刀拼出来的!”
“你说,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朱允炆从未想过。
一句话,竟会在百官面前,被皇爷爷当众怒斥。
他的眼眶瞬间红了。
老爷子怒意未平,甩袖一指。
“你枉为我朱家子孙。”
“这才过去三代,我和你爹都还活着。”
“你却学会了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滚出去!”
朱允炆再也忍耐不住,哽咽着低头冲出大殿。
百官目睹此景,心惊不已。
连皇孙都遭此斥责。
若自己再犯忌讳,后果恐怕更不堪设想。
或许脑袋都得搬个家。
此时此刻。
朱标望着自己的儿子,满脸无奈。
老爷子怒火中烧,随时可能爆发。
他偏偏站出来顶雷。
不挨骂才怪!
但效果也很明显。
满朝文武全都闭嘴,没人再敢往前凑。
等朱允炆离开,老爷子才慢慢坐下。
脸色阴沉,盯着百官。
“咱的三孙子刚才那番话,把大明财政的问题,说得差不多了。”
“现在……”
“你们给咱说说,怎么解决!”
“问题已经出来了,几十年、几百年后,必成大祸。”
“咱虽然年纪大了,但大明这盘棋,还在咱手里。”
“你们,谁有办法,赶紧说!”
听到这话。
群臣眼皮直跳。
皇爷今天到底怎么了?
现在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事——绕不开财政!
“回皇爷,三皇孙提的问题,刚冒头。”
“每一项,都牵扯国策!”
“必须慎重。”
“要找出路,得反复推敲,才能拿出可行之策。”
“但现在……”
“时间太紧!”
“谈解决?太难了。”
老爷子冷哼一声,心里也明白。
这事牵连太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
可他等不起。
那第三个问题还悬在头上——
怎么提升财政?
三个问题全摆在眼前,就差答案了。
“算了!”
忽然。
老爷子像是想到什么。
“今天就到这儿。”
“詹徽、杨宪,还有六部,回去好好琢磨。”
“三天!”
“最少三天!”
“咱要看到草案!”
两人立刻应声,低头称是。
老爷子这才挥挥手:“没事就退了吧。”
等百官散尽,殿里只剩朱标和朱允熥父子。
老爷子看了他们一眼。
“跟咱来。”
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
朱标也满脸急切,一路进了书房。
让人守住门口,不准靠近。
老爷子这才转向朱允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