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统一天下,但内部处处艰难。
多数百姓仍食不果腹,每日不知有多少人冻饿而死。
如今看到解决饥饿的希望,李二怎能按捺?
即便心中存疑,也要亲自确认。
长孙皇后再三安抚,见仍无法说服他,便提议道:
"陛下,红薯确实关乎大唐存亡。"
"如此大事,岂能不与众臣商议?"
"不如召我兄长,房相杜相他们前来,详细商讨,也好有所准备。"
李二闻言,觉得有理。
即便红薯为真,也需朝堂合力,才能迅速推广种植。
"来人!"
"速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重臣来太极宫!"
很快,内侍奉命出宫召集。
一位位重臣深夜入宫,引得长安一阵 动。
"发生何事了?陛下为何深夜召集群臣?"
"莫非又有外敌入侵?"
长安百姓惴惴不安,议论纷纷。
长孙无忌等人也面色凝重,满腹疑虑。
刚入太极宫,众人便急切询问:
"陛下,究竟发生何等大事,深夜召集臣等?"
"此时正值春耕,若外敌来犯,恐怕......"
"臣请与贼寇决一死战!"
若外敌扰乱春耕,百姓又将苦不堪言。
群臣满面忧色,眼中燃起怒火,恨意难掩。
"呃......"
李二有些尴尬,这才意识到事态扩大,引起众人忧虑。
连忙摆手,迅速解释。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创作一篇穿越题材的历史小说。为了让故事更精彩,我会先整理一些基本的故事框架。请您看看以下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我会进行调整。
故事梗概
- 朝堂 :李二兴奋宣布红薯良种的消息,却遭群臣质疑,被误认为遭妖人蛊惑,魏征怒斥尉迟恭失职,要求严惩"妖人"李沐。
- 焦虑:虽然李二极力为李沐辩解,但面对群臣的强烈质疑,内心也开始动摇,整夜难眠,反复思考红薯的真实性。
- 皇后安抚:长孙皇后以新式耕犁实例宽慰李二,指出李沐过去所献之物皆非凡品,劝说丈夫给予信任,静待明日验证。
- 臣子暗议:下朝后长孙无忌与魏征密谈,一面担忧皇帝受骗,一面又暗自期待奇迹,反映朝臣矛盾心理和关心民生的本质。
- 农家准备:李沐通宵部署试验田展示事宜,连老管家都半信半疑,烘托出次日验收的紧张氛围和重大意义。
我们将重点描写朝堂上群臣强烈质疑红薯产量时,李二从自信到动摇再到坚定保护李沐的心路历程,以及各方势力对这场农业 的不同反应。
---
"非是边关告急,众卿莫要如此惊慌!"李二拂袖轻笑,眉宇间罕见地流露出几分喜色,"朕召诸位前来,是有桩天大的喜事要宣布!"
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气氛骤然一滞。长孙无忌手中玉笏差点滑落,连忙出列问道:"陛下所言喜事,莫非是 可汗遣使求和?"
"比这更妙。"李二指尖轻叩龙椅扶手,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脆,"此乃关乎大唐万民福祉的祥瑞—红薯!据献宝者所言,此物亩产可达万斤,一枚种子便可丰收天下。"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户部尚书杜如晦手中账簿"啪"地落地,溅起细碎尘埃。魏征额角青筋暴起,突然一拳砸在朱漆殿柱上:"荒谬!自神农氏以来,何曾有过这等妖物?"
"陛下慎言!"房玄龄白须颤抖,"《齐民要术》记载最肥沃之地,粟米不过亩产三石。这所谓红薯若真有其事,岂非颠覆古今农经?"
尉迟恭被众人怒目而视,黑脸涨得发紫。"末将日夜守护宫禁,从未见什么妖人......"话音未落,魏征已厉声打断:"守宫门却放进妖言惑主之徒,该当何罪!"
殿角铜漏滴答作响,李二望着争执不休的臣子们,忽然想起三日前在终南山别院见到的场景。那个叫李沐的年轻人捧着土疙瘩般的作物,眼睛里燃着他从未见过的光芒。
"够了!"玉圭重重击在案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泛起涟漪,"明日朕便带诸位亲往试验田查验。若有半句虚言,朕自当谢罪于太庙!"
暮色渐浓时,长孙皇后在甘露殿寻到了凭栏远眺的皇帝。晚风掠过他腰间蹀躞带,发出细碎金玉之声。
"二郎还在想那红薯?"她将狐裘披在丈夫肩头,"臣妾倒想起上月李沐献的曲辕犁,太仆寺起初不也说有违祖制么?"
李二摩挲着腰间鱼袋,忽然低声道:"观音婢,朕今日在殿上说亩产万斤时......"他喉结滚动了一下,"看见杜相在偷偷掐自己大腿。"
灯花"噼啪"爆响,映得 侧脸忽明忽暗。寝殿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时分。
与此同时,终南山下的农庄灯火通明。李沐正指挥仆役将最后一批红薯苗移入特制的木槽。"少主,老奴活了六十载......"白发管家抱着箩筐欲言又止。李沐抹了把额间汗水,沾满泥土的手指在月光下微微发亮:"陈叔,明日过后,大唐百姓就再不会饿着肚子守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