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长安?"
"也太寒酸了吧!"
那巍峨的城墙在他眼中不值一提。
毕竟他连百丈高的摩天大楼都司空见惯。
更让他诧异的是,长安城内外的道路坑洼不平,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真正衣着华贵、举止不凡之人寥寥无几。
"也罢!"
"看在大唐初立的份上,暂且不计较这些。"
"有我李沐在,长安很快便会焕然一新,成为不夜之城!"
他心中的长安,应是灯火通明,笙歌不绝。才子佳人,豪侠剑客,往来如织。
终于来到长安城门前,精锐士兵把守在此,既要维持秩序,又要征收入城税。
"想进城?一人一文钱!"
守城士兵冷声道,仔细打量着李沐二人,见其衣着光鲜,气度不凡,这才没有为难。
"入城税?"
李沐略感不悦。
"进城还要收钱,这样怎么发展得起来?"
看着破旧的长安,他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其中道理。
大唐尚未达到鼎盛时期,真正要来长安的人,自然不差这一文钱。而四处流浪的难民乞丐,却身无分文,进不了城。
这入城税倒也起到了甄别筛选的作用。
"小翠,付钱。"
小翠不情不愿地掏出两枚铜钱,丢进士兵面前的柳条筐。
缴纳入城税后,李沐终于步入这座宏伟的都城。
城内景象与城外截然不同,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车马往来不绝。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
"新鲜粟米,今日特价,快来买啊!"
"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客官里面请?"
"玉堂春酒楼新开张,欢迎光临......"
小翠何曾见过如此繁华景象?
她紧紧攥着李沐的衣袖,既紧张又兴奋。
"公子,这就是长安城吗?"
"好多人!好热闹!"
李沐发现,此时的长安已有几分繁华气象。街上行人如织,商铺喧闹非常。
"不错。"
"长安毕竟是大唐国都,如今国力正在恢复。"
"十年之后,必将更加繁荣!"
两人沿街闲逛。
此前隐居山村,他对这个时代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奇。
那些古朴的绫罗绸缎、铜器木器、家用器具,无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朴雅致的大唐风貌映入李沐眼帘。
两人漫步在长安街头。
"新鲜豆腐!刚出锅的嫩豆腐!"
叫卖声让李沐驻足。
"豆腐?"
"这个时代就有豆腐了?"
豆腐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淮南王刘安潜心炼丹求长生,《淮南子》正是出自他手。虽说得道成仙的传说难辨真伪,但他无意间发明的豆腐却流传至今。
大唐百姓已懂得轮作黄豆能肥田,加之马匹需食豆料,使得黄豆种植日益广泛。原料充足,技法成熟,豆腐自然盛行市井。
李沐领着小翠来到豆腐摊前。
"老板,这豆腐怎么做?"
"滋味如何?"
制作豆腐工序繁琐,需经浸泡、研磨、过滤、煮沸、点卤等多道工序。李沐先前既无器具又无闲暇,未曾亲手做过。
摊主见有客询问,热情介绍道:"客官,咱家豆腐可是长安城里独一份!"
"相传是仙人炼丹偶得,滋味鲜美,人称'玉膏'。煎炒炖煮样样相宜,公子可要尝尝?"
李沐仔细端详,只见那豆腐洁白似雪,细腻水润,与记忆中的模样别无二致。
"来五块,包好带走。"
摊主利落地用阔叶包裹豆腐。李沐暗自赞叹:以叶为包,既节省又环保,古人智慧果真不凡。
小翠接过豆腐正要离开,李沐突然灵光乍现。
"腐坏的豆腐..."
"臭豆腐!"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摊后盛放坏豆腐的木桶。后世闻名的臭豆腐忽然浮现在他脑海——那臭味下隐藏的绝妙滋味令他食指大动。
"老板,这些坏掉的豆腐可否卖与我?"
摊主满脸困惑:"公子要这馊豆腐作甚?吃坏身子可如何是好?"
李沐不由分说让小翠取钱:"这一百文你且收下,桶里的我全要了!"
这可是纯天然发酵的臭豆腐,比后世腌制的更为地道。不料摊主竟推开铜钱拦住他:"公子见谅,坏了的吃食绝不能卖,不能坏了自家名声!"
李沐一怔,这般诚信的商贩倒是罕见。"小哥厚意我心领了。"
"别看这豆腐气味难闻,实则是人间美味!"商贩睁圆双眼直盯着李沐。
"休要哄骗我!"
"发酸的豆腐怎会是佳肴?"
"绝不可能!"
"取食材来,我这就现做给你们品尝!"
"倒要看看这' '能否打动你们!"
这商贩也是个倔脾气,立即按李沐吩咐备齐物料。主料是发酵豆腐,佐以羊油、盐及葱姜蒜等调料。唯缺一口铁锅。
不多时,他便让商贩支起柴火架好陶罐。李沐将发酵豆腐洗净切片,浸入羊油于锅中煎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