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座哗然,这话似惊雷炸响醉月楼。
小翠从未面对如此阵仗,被无数怒目逼得后退半步:"公子...真要奴婢..."话音发颤。
李沐 ,抚其鬓发:"怕甚?视若田间萝卜便是。"他将长笛递去:"照常奏我教的那支曲。"
少女深呼吸踏上高台,十指紧扣笛身:"不怕...都是萝卜..."
楼上李二夫妇见此情形,面色骤变:"派侍女顶替?简直胡闹!"而崔仲文已高声讥讽:"黄毛丫头也敢登台?李公子莫不是黔驴技穷!"
李沐对嘲讽置若罔闻,只对小翠颔首示意。笛音初起时如雏凤试啼,渐而化作青鸾啸月,清越之声响彻云霄。
这声韵与崔仲文等人的绵软之音截然不同,充满了震撼人心的恢弘气势。
仿佛叽喳于地面的麻雀骤然听见九霄云外的鸿鹄长鸣,天壤之别,高下立判!
崔仲文脸上原本轻蔑的神情骤然凝固,犹如石雕般僵在原地,瞪大双眼,再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醉月楼内的宾客们同样瞠目结舌,被这突如其来的笛音震慑得鸦雀无声。
"这......世间竟有这般惊世的曲调?"
"宛如苍鹰直击长空,壮阔辽远,气势磅礴!"
"区区一名女子,竟能奏出此等天籁?"
"绝妙!当真绝妙!"
这激昂的笛声一扫先前萎靡的氛围,令人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众人何曾听过如此乐曲?仿佛终日埋头草丛的麻雀忽见苍穹寰宇,震撼得无以复加。
较之崔仲文的琴艺,简直是云泥之别!
五楼雅间内的李二眼眸骤亮,情不自禁拍案而起。
"妙极!妙极!"
"激越昂扬,胸怀寰宇!"
"这才配得上我大唐气魄!"
在这慷慨笛音中,李二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岁月。
当年他正是怀着凌云之志,誓要横扫六合,问鼎天下!
"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靡靡之音也配与此等雄浑天籁相较?"
"朕早知李小子与朕同心,志在天下!"
"唯此胸襟,方能谱此绝响, 出这般侍女!"
李二心知肚明,小翠能有如此造诣,全赖李沐栽培。
他对这位年轻人的赏识之意,不由又深了几分。
笛声渐歇,小翠收笛环视。
只见满楼宾客仍闭目沉醉,犹自回味。
崔仲文更是面如死灰,似遭雷击。
"不...这不可能......"
——
小翠一曲惊满座。
此刻众人再望向这少女的目光,已充满前所未有的敬重。
先前的轻视与不屑,尽数化作惊叹与折服。
"大唐天音!"
"这才是我煌煌大唐应有的仙音!"
"李公子身边侍女竟有这般造诣,实在令人汗颜!"
在众人眼中,那小丫鬟俨然蜕变成气度非凡的才女。
连带着对李沐的认知也彻底颠覆。
"侍女尚且如此,其主又当如何?"
"难怪李公子讥崔仲文音色绵软,缺乏气魄!"
"能 出这般笛艺,足见李公子胸襟之广,可纳寰宇!"
有人蓦然想起李沐开设书铺时的豪言:
"要让大唐子民皆可读圣贤书!"
"今日方知,李公子之志果然如鸿鹄凌云!"
"我等往日,真是坐井观天!"
小翠这一曲不仅技惊四座,更将李沐"胸怀天下"的形象深植人心。
而对崔仲文先前的挑衅,众人态度亦随之转变。
"唉!原以为清河崔氏子弟必是人中龙凤,谁知......"
崔仲文哑口无言,再也无法直视李沐的目光。原本想让李沐难堪,谁知反被击溃心神,狼狈不堪。他垂着头躲到角落,恨不得钻进地缝。众人见状,对他的轻视又多三分。
醉月楼管事终于回神,快步上台向小翠行礼。
“多谢姑娘献此壮阔之曲!今日乐艺魁首,当属李公子的侍女!”他转向李沐方向——按惯例,侍女的荣耀尽归主人,“恭喜李公子赢得与青绮姑娘共赏明月之席!”
李沐心下欢喜,却神色从容。他朝管事略一颔首,冲小翠招手:“回来吧,今日做得极好。”小翠闻言双眼发亮,步履轻快地奔回他身旁。经此一役,她腰背挺直,眉宇间尽是自信:“能替公子争光,小翠太高兴了!”李沐揉揉她的发顶,笑意更深。得此侍女,夫复何求?
钟声再度震颤楼阁。管事肃然宣告:“接下来请诸位才子以中沐为题赋诗着文,体裁不限。魁首者可独享青绮姑娘一舞,另赠稀世珍宝!”侍从们鱼贯奉上笔墨,满堂顿时沸腾。
“独舞!只为一人而舞!”有人喉结滚动,仿佛已见佳人翩跹。然而诗才岂是易得?众人盯着白纸抓耳挠腮:“中沐……该从何处着笔?”
——
李沐闭目便有锦绣文章纷至沓来。他勾唇一笑:“且让你们先写。”不多时,已有人高举宣纸炫耀:“成矣!诸君且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