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数日,边境风平浪静。但李靖丝毫不敢懈怠,昼夜操练士卒。他亲自率军巡视城防,身旁总跟着李沐指派的心腹将领李超。在这位监军的督导下,唐军采取轮替制守城,始终保持着充沛战力。
战前军议上,众将围着沙盘推演战局。尽管如今唐军仅剩十余万人,但据守本土仍具优势。面对强敌,他们决定以静制动,伺机 。
“西北的军备扩充计划必须调整。”李靖突然呈上一份密卷。当李沐听完汇报,指节不自觉地叩响了舆图边缘。
这个计划太过激进。
——
李靖将作战方略逐条剖析后,大殿内的空气陡然凝滞。
李沐盯着蜿蜒的边境线,冷汗浸透里衣。若依此策施行,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更棘手的是,现有兵力已折损过半……
“将军。”他猛然抬头,“若无应对之策,大唐铁骑恐将长驱直入。”
话音未落,几位将领的佩刀同时发出铮鸣。
此时的大唐帝国仅剩五万大军,再也无力抵挡敌军的攻势。敌军狡诈多变,若固守城池,或许还能支撑几年;但若放弃防守,敌军随时可能直逼大唐帝都,届时必将长驱直入,攻入城中。
此次敌军来势汹汹,蓄势待发,只待援军抵达,便发动全面进攻。
局势紧迫,必须尽快决断。
李靖沉默不语,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敌军便会杀至帝都,大唐帝国恐怕难逃覆灭之灾。
见李靖迟迟不语,李沐忍不住催促道:“将军,难道您毫无对策?敌军已准备全力进攻,若再不想办法,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李靖叹息一声,道:“的确如此……将军,我明白您的顾虑,但如今的大唐帝国已今非昔比,若真要一战,唯有拼死一搏。”
李沐点头,深知此战凶险,可现已别无选择。
“好,将军既然这么说了,那我们就拼一次!我倒要看看,我军是否真能杀出条血路。不过,将军,还是先休整两日,再作部署吧。”
李靖微微一笑,道:“也只能如此。不过,将军,这两日我们也需做些准备,让士兵们养精蓄锐。”
“好,那便请将军安排。”
李超站在一旁,听完李靖的话后,嘴角微扬,随即悄然离开。
他来到营外,召集部下。
“将军,有何吩咐?”
“将这些物资分发下去。”
“是!”
李超取出空间戒指中的补给——这批粮草足够支撑半月之久。
此时,李沐也走了过来。
“大哥,找我何事?”
李超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将军,我已查明大唐帝国西北军营的位置,你可带人前去探查,再回来禀报。”
“明白,大哥,我这就去。”
李沐领命离开。
待他走远,李超露出一丝深意的笑容。
李沐随即率军前往西北军营探查。
与此同时,另一处营地。
“老二、老三、老七,你们即刻带一万精兵支援李靖将军,务必护他周全。另外,督促部下加紧修炼,提升实力,否则难以抵挡敌军进攻。”
李靖闻言一怔,没想到李超竟会派两名手下前来增援。
不过,他很快露出欣然之色,也对李超这两名部下的能耐充满期待。
李靖对两名副将下令:"让老二老三带两万精兵去支援李将军。"
这批刚整编的部队虽非最强战力,却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作战异常勇猛。两万精锐倾巢而出,足见李靖对此战的重视。
他深知李超的厉害——这两万人战力远超五千普通唐军。部队离营后立即开始调整编队,而此时李超正在帅帐中静候。
同一时刻,李沐踏入唐军大营。
他麾下尽是百战精锐,肃杀之气霎时席卷全场。身披重甲的李元霸上前禀报:"元帅,全军待命,随时可对南蛮发动总攻。"冷漠的语气仿佛在谈论天气。
李沐扫视众将士:"此战关系大唐国运,南蛮不灭,边境难安。"
"必胜!"
"大唐万胜!"
震天的呐喊声中,李沐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元霸眼中精光闪动:"元帅,接下来如何行动?"
"等。"李沐吐出这个字便转身离去,只丢下一句:"你在此待命。"
望着远去的背影,李元霸神色渐沉。这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出击,分别压向南蛮、东瀛和唐境南北。每路都配有精锐先锋,甚至规划好了退路——主力集结在北境荒原,那里既无城池也无百姓,唯有三大势力盘踞。
曾经肆虐西域的南蛮国,如今让周边小国战战兢兢地依附求存。那些小国明白,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反抗唯有死路一条。
大唐帝国始终庇护着周边小国,使其免受南蛮国的侵扰。这些国家深知自身实力远不及南蛮国,若无大唐的庇护,恐怕早已覆灭。
南蛮国虽野心勃勃,却无法容忍他国在其疆域内肆意扩张。为抵御南蛮的威胁,大唐帝国在边境修筑数座城池,构筑坚固防线。南蛮军队试图从外部攻入,而大唐的军队则灵活出击,使战局陷入僵持。南蛮国虽觊觎大唐领土,却忌惮其反击之力,只得暂停攻势,等待时机。双方的对峙持续了整整一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