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边陲混,曾阿大一伙本就不是好相与的。
以前那也是刀头舔血,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许多兄弟也当过草原马匪。
要不是陈大全太生猛,当初哪能轻易认了主。
曾阿大挑出熟悉草原的精锐,伪装成护卫队,进入草原,武装护商!
于是,接下来几个月,草原上发生了数场惨烈的遭遇战。
陈大全当初给黑蛮镇留下了二百套常规装备:开山刀、防弹衣、钢盔等。
凭借着刀利甲坚,深入草原的护商队,在面对人数占优的马贼时,打的有来有回。
这些士兵的家人,许多都是“皮一厂”的职工。
即便不是,“皮一厂”给黑蛮镇带来了繁荣与富足,自家日子也跟着变好。
眼瞅着刚开了个头,岂容这些马匪破坏?
因此,每逢接战,黑蛮士兵个个奋勇当先,厮杀起来格外勇猛。
就这么你来我往,厮杀了三四个月,哈森、特勒尔那边率先坐不住了。
他们派出去冒充马贼的手下伤亡惨重,劫掠到的财物却越来越少。
几个人一合计,觉的再这样闹下去不是办法,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于是,他们使路子,贿赂了大汗身边的重臣,骗了一道“剿灭边境马匪,保商路畅通”的王令。
有了这面大旗,哈森、特勒尔、苏木合以及几个涉事颇深的小部落头人,堂而皇之地调集本部兵马,凑了三千多人,浩浩荡荡开赴边境。
兵锋所指,自然是黑蛮镇和“皮一厂”。
对他们而言,既然无法计夺,干脆就抢。
哈森几个商人,以及那些个小部落头领,仅听闻过一些陈霸天的传言,未亲身领教过其厉害。
否则未必敢私调兵马,砸陈霸天的场子。
北地本就是三不管之地,边境线模糊,谁拳头大谁就能多占一点。
哈森等人带着兵马来到黑蛮镇外,趾高气扬的喊话,要曾阿大识相,乖乖交出地盘,滚到别处讨生活。
曾阿大自然不能答应。
且不说共主将此地托付于他,就黑蛮镇如今的繁华,也有他曾家兄弟的一份心血。
于是,黑蛮镇保卫战,就此打响!
曾家三兄弟不敢有丝毫怠慢,镇外三千多蛮兵,而镇中所有兵力加起来不过一千。
其中能硬战的精兵仅六百来人。
敌众我寡,形势危急!
曾阿大一边下令紧闭镇门,发动全镇百姓,搬运滚木礌石、烧制金汁,共同守城。
一边派快马,火速往黑石城、一线城求援。
而侯六,自然明白这场兵祸是“皮一厂”引起的。
没有任何犹豫,他果断带着所有男职工上了镇墙,誓要保家卫厂。
昔日笑语晏晏的“皮货一厂”,此刻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一场关乎存亡的血战,即将爆发。
......
黑石城守将赵一柱,是陈大全当初亲手提拔的,忠心耿耿。
他收到求援信,脸色骤变。
“蛮子犯境!?”
赵一柱不敢怠慢,立刻击鼓聚将,点齐一千兵马,由麾下一名校尉率领,火速赶往黑蛮镇支援。
为何只有一千人?
并非是赵一柱吝啬兵力,或是存了什么别的心思。
而是陈大全统一北地后,为防尾大不掉、地方割据,特意定下军规:
“若无共主府军令,各地守将调兵不得超过一千,违令者,斩立决!”
自古帝王,对于地方将领私自调兵都极为忌惮,视同谋逆。
然三县处四战之地,又民风彪悍,武德充沛。
陈大全在限制私调兵马外,也给了地方便宜行事之权,以应对突发兵患。
这一千人数,便是他权衡之后的结果。
既能应对小规模冲突,又不至于让地方动兵生乱。
赵一柱严格遵守了这条军规,哪怕心急如焚,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他只盼这一千生力军,能及时赶到,帮黑蛮镇稳住阵脚,撑到一线城大军抵达。
然而,远水难救近火。
黑蛮镇这边,残酷的厮杀已然开始,并迅速进入白热化。
黑蛮镇终究只是个边陲镇子,并非坚城。
那镇墙不过两人高,乃就地取材,用黄土混合草梗夯成。
只在外侧墙根砌了些碎石砖块以作加固,其防御力可想而知。
蛮人虽素来擅野战骑射,不擅攻城。
可面对如此简陋的土墙,以及墙后那令人垂涎的财富,他们凶性大发。
无需复杂的攻城器械,仅凭借着人数优势,便向墙头涌去。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惨烈。
喊杀声、兵刃声响彻旷野。
蛮兵不断攀上墙头,与守军展开白刃战!
血溅血,肉碰肉,双方很快杀红了眼。
黑蛮镇的霸军,此刻为了保家,爆发出惊人战力。
尤其那两百常规装备军,仗着开山刀逞凶,乱战如虎。
而自身靠着防弹衣、防刺服,往往能以伤换命,勇不可当!
仗着这股子狠劲,白刃战断断续续打到日头西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