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师工会大罢工的风波,在秦洛那封情理兼备、又指明出路的《告同仁书》后,虽未完全平息,但最激烈的对抗态势已然缓和。墨符老人带着部分最顽固的老派符师黯然退守,选择了沉默的抵制,而更多的符师,尤其是年轻和中生代,则在现实的生存压力与对未来的好奇驱使下,将信将疑地踏入了秦洛为他们打开的“另一扇门”。
这扇门,就是设立在自动化工厂附属建筑内的——“青岚宗符箓技艺革新与再就业培训中心”。
开课第一天,中心最大的讲堂内,气氛微妙而复杂。近百名前来参加培训的符师坐满了位置,他们大多穿着传统的符师袍服,袖口沾染着洗不掉的朱砂或灵墨痕迹,脸上带着惯有的矜持与一丝难以掩饰的彷徨。他们彼此间低声交谈,目光却不时瞟向讲台,以及讲台旁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刻满陌生符纹的奇怪设备。
秦洛并没有亲自担任第一课的主讲。他深知,此刻由他出面,反而可能激发这些符师潜意识里的抵触情绪。站在讲台上的,是经过秦洛紧急培训、原本符箓堂中思想较为开明的李讲师,以及……苏妙仪。
由备受尊敬、且同样出身传统符箓之道的大师姐苏妙仪来破冰,再合适不过。
“诸位同仁,”苏妙仪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我知道,大家此刻心中必然充满困惑、不安,甚至是不甘。我们熟悉的笔墨纸砚,我们引以为傲的指尖灵犀,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再被需要。”
一句话,说到了许多符师的心坎里,讲堂内响起一阵低沉的共鸣声。
“但是,”苏妙仪话锋一转,美眸扫过全场,“我想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绘制符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固守某一种特定的工具和手法,还是为了掌控更强大的力量,探索更玄妙的法则?”
她轻轻拿起一张由自动化生产线下来的“ZTH-1震天雷火符”,又拿起一张她自己亲手绘制的、威力相近的传统“烈阳符”。
“这两张符,都能释放火焰,驱邪破敌。一张由机器印制,一张由我手绘。它们本质上有高下之分吗?没有。它们只是通往同一个目的地的……两条不同的路。”
“而秦洛师弟所做的,”苏妙仪指向身后那些设备,“不是要堵死我们熟悉的那条路,而是为我们,为整个符箓之道,开辟了无数条新的、可能更加宽阔、更加便捷的道路!他邀请大家前来,不是要大家放弃过去的技艺,而是希望大家能拿起新的‘符笔’,去探索一个更加浩瀚无垠的符箓世界!”
苏妙仪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悄然瓦解着许多人心中的坚冰。她成功地将“对抗”的叙事,扭转为了“探索”与“机遇”。
接下来,李讲师开始介绍培训中心的具体课程设置。课程分为三大方向:
一、 理论基础提升班(必修)
· 《符箓能量学基础——从灵感到方程》:由浅入深地介绍能量守恒、灵压、频率、波形等概念,用数学语言描述符箓生效过程。
· 《材料化学入门——符墨与基材的微观世界》:讲解不同材料的灵导性、活性、相容性,从分子层面理解符箓绘制成功的原理。
· 《几何画板使用入门》:学习使用这个强大的推演工具,进行符纹设计、能量流模拟和效能优化。
这门课对于习惯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经验主义的传统符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冲击。课堂上充满了“这有什么用?”“画符还需要算数?”的嘀咕声。但当一位符师尝试用几何画板优化了他一直绘制不稳定的“轻身符”的一个转折角度,发现成符率和效果真的显着提升后,质疑声开始变成了惊疑不定的探索。
二、 技术操作实践班(根据兴趣和天赋选择)
· 符箓打印机操作与维护:学习如何给机器加墨、处理卡纸、校准喷头、进行日常保养。一开始,这些习惯了执笔的符师们面对复杂的按钮和管线手忙脚乱,闹出不少笑话。但当他们看到机器稳定地、批量地吐出他们需要耗费极大心力才能绘制的复杂符纹时,震撼之余,也渐渐体会到了“工具”的力量。
· 激光刻蚀机基础应用:学习使用光刃1.0平台,在不同材料上刻绘符纹。当一位老符师颤巍巍地操作振镜,看着一道无形之光在他带来的坚硬“玄铁木”上轻松蚀刻出清晰流畅的纹路时,他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这……这比老夫刻刀强了百倍不止啊!”
· 新型符墨配制与测试:参与研发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新型灵能墨水。一些对材料极其敏感的符师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往往能提出让秦洛都眼前一亮的配料方案。
· 自动化生产线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习如何调度生产、监控数据、排查故障。这为符师们转向管理岗位提供了路径。
三、 创新研发高级班(择优选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