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网符箓”的雷霆清扫行动,如同一次彻底的灵网大扫除,短期内显着净化了青岚宗的网络环境。被抓捕的暗网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官方公告的威慑作用使得潜在的效仿者噤若寒蝉,弟子们对“万法阁”平台的信任度也有所回升。网警司令部的威望,在一次次实战检验中愈发稳固。
然而,无论是秦洛还是网警的核心成员,都清楚地知道,这场与阴影的博弈远未结束。正如潮水退去后,礁石才会显露,当大规模、有组织的暗网交易被压制后,一种更加分散、更加技术化、也更加顽固的威胁开始浮现——零日漏洞的野外利用。
“幽网”在接连遭受重创后,似乎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试图建立庞大的地下网络,而是化整为零,更像是一群游离的、技术高超的“独狼”或者小团体。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寻找和利用青岚宗庞大符箓生态系统中,那些尚未被官方发现的、隐藏在代码深处的安全漏洞(零日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存在于:
· “符言”编译器本身的逻辑缺陷。
· 某个热门“小程序”模块的边界条件处理不当。
· 灵云系统某个服务接口的权限校验疏漏。
· 甚至是最基础的“灵通扣”固件中一个不起眼的缓冲区。
一旦某个漏洞被“幽网”或其雇佣的“漏洞猎人”发现,他们并不会公开,也不会大规模传播,而是精心制作成极其隐蔽的“漏洞利用符箓”(Exploit Fu)。这些符箓往往功能单一,目标明确,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在受害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窃取关键数据、提升自身权限、或者留下隐蔽后门等操作。
网警司令部指挥中心,气氛虽然不像之前大战时那般紧绷,却多了一种持续的、低强度的压力。
“总监,器堂报告,他们内部一份新型飞剑设计图的加密存储区被异常访问,没有触发常规警报,但我们的‘天眼’行为分析模型标记了这次访问的序列异常,怀疑是权限绕过漏洞。”
“丹堂反馈,他们用于模拟药性反应的几个计算符箓,近期结果出现难以解释的微小偏差,怀疑核心算法被篡改。”
“又发现一个!外门任务发放系统,有几个低级任务的贡献点奖励被悄无声息地修改提高了,虽然立刻被纠正,但痕迹表明是利用了任务审核流程的某个逻辑漏洞……”
类似的、看似孤立、影响范围不大、却技术含量极高的安全事件,开始零星地、持续地出现。它们不像“魔潮”攻击那样声势浩大,却如同附骨之疽,不断消耗着网警的精力,挑战着防御体系的深度。
“这帮家伙,学精了。”厉刑天副总监揉着眉心,“不再跟我们硬碰硬,专挑我们的软肋下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天算子副总监也面色凝重:“漏洞层出不穷,我们修补的速度,似乎总是慢于他们发现和利用的速度。传统的发布安全公告、然后由各个堂口自行停机更新补丁的方式,周期太长,效率太低,而且容易在更新空窗期被利用。”
秦洛听着汇报,看着屏幕上不断新增的、代表疑似零日漏洞利用事件的小黄点,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地球上应对类似问题的成熟方案——安全补丁的热更新(Hotfix)。
在青岚宗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否实现?
“我们必须改变被动响应的模式。”秦洛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技术革新的光芒,“我们要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响应、自动分发、无缝安装的——安全补丁热更新系统!”
这个构想,涉及到对现有灵网和符箓体系的又一次深度改造。
一、 “漏洞响应中心(VRC)”的成立
秦洛首先在网警内部成立了专门的“漏洞响应中心”,负责:
1. 接收内外部(设立漏洞报告奖励计划)提交的安全漏洞。
2. 快速分析漏洞原理、评估危害等级。
3. 紧急开发修复补丁(Patch)。
二、 补丁的“符言化”与微包制作
补丁不再是简单的文档说明或需要人工修改的代码,而是被制作成一种特殊的、可执行的“修复符言微包”。这个微包极其精简,只包含修复特定漏洞所必须的代码逻辑。它被设计成可以像“小程序”一样,通过灵网进行快速分发和安全执行。
三、 “灵云”侧热更新通道
秦洛对灵云系统进行了升级,为其增加了“安全更新”服务。所有连接到灵云的设备(灵通扣、算力终端、甚至一些嵌入符阵的法器),都会与这个服务保持一个低功耗的、加密的“心跳”连接。
四、 热更新流程
1. 触发:VRC确认某个漏洞需要紧急修复,并制作好对应的“修复微包”。
2. 签名与发布:微包经过秦洛或授权人进行“数字签名”后,发布到灵云的安全更新服务器。
3. 推送:灵云的安全更新服务,通过“心跳”连接,向所有在线的、可能受该漏洞影响的设备,“静默”地推送这个微包。推送过程加密且带宽占用极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