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诗》(粤语诗)
文/树科
人生步步有意境
一步,二步,三步……
诗道开行喺心度
起脚噈要企得稳……
诗国广大胸够大
炎黄春秋,花城九州……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6.粤北韶城沙湖畔
《<八步诗>诗论:粤语诗境中的人生哲思与诗道追寻》
文/阿蛋
在当代诗坛,方言诗歌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和语言表现力,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树科的《八步诗》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首粤语诗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将人生感悟与诗道追求巧妙融合,在传统与现代、方言与文学的碰撞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方言入诗:地域文化的独特言说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承载着岭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八步诗》以粤语创作,首先在语言层面就彰显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身份。诗中 "喺心度噈要 " 等粤语词汇的运用,不仅让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更在语义表达上带来了独特的韵味。
"诗道开行喺心度","喺心度" 意为 "在心里",将诗道的开启归结于内心的感悟,简洁而生动地传达出诗歌创作源于心灵深处的思想。这种方言词汇的使用,与普通话诗歌中常见的表达形成了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新鲜感和独特性。正如明代冯梦龙在《山歌》中大量运用吴方言记录民间歌谣,展现了吴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智慧,树科在《八步诗》中对粤语的运用,也是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其韵律和节奏与普通话存在差异。粤语的九声六调,使得诗歌在朗读时具有独特的音乐美。"起脚噈要企得稳","起脚" 意为 "起步","企得稳" 意为 "站得稳",粤语的发音让这两句诗读起来铿锵有力,仿佛能感受到诗人起步时的坚定姿态。这种方言带来的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诵读中更能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二、人生步步:具象化的哲理表达
《八步诗》以 "人生步步有意境" 开篇,将人生比作步步前行的过程,每一步都蕴含着独特的意境。这种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为 "步步" 的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诗经?大雅?文王》中 "步步维艰" 便以 "步" 来形容人生的艰难,而树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 "步" 以更丰富的内涵。
"一步,二步,三步……" 看似简单的列举,实则蕴含着人生循序渐进的道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每一步的意境,或许是成功的喜悦,或许是失败的挫折,但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诗中通过这种简洁的语言,将人生的复杂哲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产生共鸣。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人生步步有意境" 作为全诗的总起,为后续的论述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诗人将视角转向诗道,"诗道开行喺心度 / 起脚噈要企得稳",将诗道的开启与人生的起步相类比,强调了在诗道追寻中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和稳固的根基。这种由人生到诗道的过渡,自然而流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诗道关系的深刻理解。
三、诗道与诗国:胸怀与视野的拓展
"诗国广大胸够大 / 炎黄春秋,花城九州",诗人在诗的结尾将视野从个人的人生和诗道拓展到了整个诗国和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诗国" 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指的是诗歌的王国或境界。树科在此赋予 "诗国" 以更广阔的内涵,将其与 "炎黄春秋,花城九州" 相联系,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诗国未来的美好愿景。
"炎黄春秋" 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花城九州" 则描绘了中国大地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认为,诗国的广大需要诗人拥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容纳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正如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所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诗人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不断创新,为诗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诗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将个人创作与民族文化、国家命运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论中 "诗以言志诗以载道 " 的观点。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对时代的反映和担当。树科在《八步诗》中,通过对诗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应有的胸怀和视野,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四、艺术特色:简洁与深邃的统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