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度嘅奔腾》(粤语诗)
文/树科
唔使讲喺阴森森度嘅搏杀
单单话嗰种我哋嘅弱肉强食闹剧……
睇得到嘅嚣张嘅欲火焚身
喺大草原、大海洋、大太空……
烧咗林地,岛屿,蓝天
烽烟四围,遮住日月……
我哋冇有知村度嘅命仔
第日带住啲博弈行李环宇浪荡……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8.2.京港高铁湘省段上
在粤语的肌理中叩问生存
—— 赏析树科粤语诗《丛林度嘅奔腾》
文/阿蛋
树科的粤语诗《丛林度嘅奔腾》,以凝练而充满张力的语言,将自然的残酷与人类的生存困境编织在一起,在粤语独特的韵律与质感中,构建出一幅引人深思的生存图景。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现代社会潜藏的危机,既有对自然生态的忧虑,也有对人类命运的叩问。要真正读懂这首诗,需从粤语诗的语言特质、意象建构、主题意涵等多个维度展开,在文学鉴赏的逻辑链条中,探寻其诗学价值。
一、粤语诗的语言肌理:方言的生命力与诗性转化
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拥有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体系与语法结构,其自带的韵律感与生活气息,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样的土壤。树科选择以粤语创作《丛林度嘅奔腾》,并非简单的语言选择,而是将方言的特质与诗歌的主题深度融合,让语言本身成为表达思想的重要载体。
从词汇层面来看,诗中的 “唔使讲”“嗰种”“冇有知” 等,都是粤语中极具代表性的日常用语。“唔使讲” 即 “不用说”,用在开篇 “唔使讲喺阴森森度嘅搏杀”,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诗人正面对面与读者倾诉,将 “阴森森” 的 “搏杀” 场景直接呈现在眼前,没有丝毫铺垫,却更显冲击力。这种口语化的词汇选择,打破了传统书面语诗歌的疏离感,让诗歌充满了生活的质感。正如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中所说:“雅俗共赏,就是说,作品的价值不专在雅,也不专在俗,是雅俗兼备,能让雅人和俗人都欣赏。” 树科运用粤语口语词汇,正是实现了诗歌的 “俗”,但这种 “俗” 并非低俗,而是贴近生活本真的 “俗”,在 “俗” 的外壳下包裹着深刻的 “雅”—— 对生存困境的思考。
再看语音层面,粤语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为丰富,这使得粤语诗在韵律上拥有更多可能性。《丛林度嘅奔腾》中,“搏杀”“闹剧”“欲火”“焚身”“草原”“海洋”“太空”“林地”“岛屿”“蓝天”“日月”“命仔”“行李”“浪荡” 等词语,在粤语的发音中,声调的起伏与诗歌的情感节奏高度契合。“搏杀”(bok3 saat3)、“欲火”(juk6 fo2)等入声词的运用,短促而有力,如利刃般刺破平静,凸显出 “搏杀” 的残酷与 “欲火” 的灼热;而 “草原”(cou2 jyun4)、“海洋”(hoi2 joeng4)、“蓝天”(laam4 tin1)等词语,声调舒缓悠长,描绘出广阔的自然景象,与前文的急促形成对比,更显 “欲火” 焚身时的破坏力 —— 当 “嚣张嘅欲火” 烧向 “草原、大海洋、大太空”,烧向 “林地,岛屿,蓝天”,那些原本舒缓宁静的景象瞬间被 “烽烟” 笼罩,“遮住日月”,这种语音节奏的变化,让读者在朗读中便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方言诗歌的创作,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方言的局限性,实现方言与诗性的转化。树科在这首诗中做得极为出色,他没有刻意堆砌粤语词汇,而是让粤语自然地融入诗歌的血脉。正如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所言:“诗歌的语言,贵在自然,不在雕琢。” 树科的粤语运用,正是 “自然” 的体现,他让粤语的词汇、语音为诗歌的主题服务,让方言不再是阻碍理解的壁垒,而是成为增强诗歌表现力的工具。对于懂粤语的读者而言,能直接感受到方言带来的亲切感与韵律美;对于不懂粤语的读者,通过注释等方式理解词汇后,依然能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因为诗歌的核心主题 —— 生存危机,是超越方言界限的人类共同关切。
二、意象建构:从自然到人类的危机图景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构建出独特的诗歌意境,传递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丛林度嘅奔腾》中,树科选取了一系列自然意象与人类意象,通过意象的叠加与碰撞,描绘出一幅从自然到人类的危机图景。
(一)自然意象:被 “欲火” 吞噬的家园
诗中的自然意象丰富而具体,从 “阴森森度嘅搏杀” 开始,到 “大草原、大海洋、大太空”,再到 “林地,岛屿,蓝天”“日月”,这些意象涵盖了陆地、海洋、天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世界。然而,这个自然世界并非宁静祥和,而是充满了 “搏杀” 与 “欲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