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邦国雏形
深秋的午后,天高云淡,阳光失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澄澈,为大地万物镀上了一层醇厚的金辉。阳歌独自一人,缓步登上了汉部落新城墙的最高处——那座位于东南角、最为雄峻的了望塔楼。
他凭栏而立,猎猎秋风拂动了他额前的发丝,也鼓荡着他身上那件代表首领身份的靛染棉袍。他极目远眺,视野所及,不再是荒芜的河畔与危机四伏的丛林,而是一幅由他亲手参与绘制、如今已初具规模的壮阔画卷在他的脚下徐徐展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脚下这道蜿蜒雄健、如同灰色巨龙般将整个核心区域环抱其中的夯土城墙!墙高近四米,基厚超五米,墙顶垛口森然,了望塔楼互为犄角。这是他力排众议、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坚持筑起的屏障,它不仅仅挡住了外来的威胁,更圈定了一个名为“家园”的、可以世代传承的稳固空间。城墙之内,是规划整齐的居住区。一排排半地穴式与版筑地面房屋井然排列,街道虽显简陋却横平竖直,公共取水点、指定的垃圾堆放处、乃至玥的那片小小草药圃,都各居其位,透露出一种超越原始部落的秩序与整洁。
视线越过内城,是更加广阔的外郭区域。巨大的工坊区上空烟雾袅袅,那里日夜不停地传出富有节奏的敲击声、织机的哐当声以及冶炼时炉火的轰鸣,那是部落力量的源泉。更远处,依托河流修建的水力鼓风机和新建的炼炉正在全力运转,为部落锻造着更多的金属利器。
而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是那城墙之外、向东西两侧无限延伸的无垠田野!秋收已过,金黄的粟穗已然归仓,留下整齐的粟茬仿佛还在诉说着不久前的丰收。大片新开垦的土地被翻整得松软平整,等待着来年的播种。阡陌纵横之间,隐约可见“井田”规划的痕迹。更远处,牛羊成群,正在牧人的看管下悠闲地啃食着秋草。这片土地,已然被打上了人类文明最深刻的烙印——农耕与驯养。
目光拉回,城墙之下,靠近训练场的空地上,蹄声如雷,烟尘微起。那是汉部落的骑兵正在操练。十余骑装备着保密马具的战士,正在岩灵的指挥下,练习着迂回、包抄、冲锋的战术动作。虽然规模尚小,但其展现出的机动性与冲击力,已远非昔日纯粹依赖步战的部落战士可比。更远处,还有一队队步兵在进行阵列演练,矛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城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有身姿笔挺的哨兵在值守。城内街道上,臂绑特殊标志的“司寇”队员正在巡逻,维持着日常秩序。学堂的方向,隐约传来孩子们稚嫩却清晰的跟读声……
人烟稠密,屋舍俨然,田野广阔,军队精悍,工坊兴盛。
这就是如今的汉部落。
阳歌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激荡难平。他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一年多以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带着几十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对未来充满惶恐的幸存者,挣扎求存,每一次狩猎都关乎生死,每一次冲突都可能意味着灭族之灾。
从搭建第一个简陋窝棚,到如今规划整齐的屋舍; 从依赖狩猎采集,到如今粮食满仓、牲畜成群; 从打磨粗糙石器,到如今掌握冶铁、探索大量炼铜; 从口耳相传、结绳记事,到如今创造文字、记录历史; 从松散的血缘群体,到如今制度初建、职能分明的千人大聚落; 从任人欺凌的小部落,到如今与强大的天狼部歃血为盟、雄踞一方……
每一步,都充满了汗水、鲜血与智慧;每一次抉择,都关乎存亡与发展。这其中,有磐的牺牲,有无数战士的奋战,有工匠们的钻研,有农人们的辛勤,有巫的智慧,也有全体族人从怀疑到信任、从迷茫到坚定的追随。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同暖流般涌遍他的全身。这不仅仅是生存的胜利,更是文明的跃进。他,一个来自异世的灵魂,竟然真的在这片原始莽荒的土地上,带领着一群人,从无到有,开辟出了这样一番新天地!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一个苍老而平静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不知何时,巫也已拄着藤杖,登上了塔楼,静静地站在他身旁。她那深邃的目光同样扫过城下的一切,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激动,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深邃与宁静。
“是的,奇迹。”阳歌轻声回应,语气中带着感慨,“一个由我们每一个人,用双手、用汗水、甚至用鲜血共同创造的奇迹。”他从最初的求生者,真正蜕变成了一个文明的奠基者和引领者。
巫缓缓转过头,看向阳歌,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赞许与欣慰:“老身活了很久,见过部落兴起,也见过部落消亡。但从没有一个部落,能像我们汉部落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人多了一点,墙高了一点。而是……一种从里到外的彻底改变。一种……‘邦国’的雏形,正在这里孕育而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