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这座凝聚了汉部落无数心血与智慧的全新都城,历经数载寒暑,终于在这一日,迎来了它正式落成的盛大典礼。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高耸的棱角城墙,阳光初绽,为灰黄色的夯土墙体镀上了一层金边,使其更显雄浑壮丽,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正於沉睡中苏醒,向世界展露其峥嵘头角。
城头之上,黑底龙纹旗与各式彩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精心打磨过的垛口在阳光下反射着微光,可见其后肃立的身影,甲胄森然,无声地宣示着这座城市的威严与力量。
今日,龙城门户大开,并非为了征战,而是为了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宽阔平坦的官道从城门向外延伸,沿途皆有身着整洁皮甲、精神抖擞的汉部落战士维持秩序。道路两旁,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本族民众,他们穿着节日才舍得拿出的 最好的衣衫,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好奇的笑容,翘首以盼。孩子们在人群缝隙中钻来钻去,兴奋地指指点点。
蹄声得得,车声辚辚。一支支风格迥异的队伍,沿着官道,向着龙城迤逦行来。
最先抵达的是西南方的老盟友——鹿丘部落。他们的队伍带着浓厚的农耕气息,车辆上满载着用红绸系缚的稻谷、硕大的瓜果和精心编织的彩帛作为贺礼。使者是一位敦厚的长者,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看到龙城巍峨的城墙和井然有序的欢迎仪式,眼中满是惊叹与欣慰,连连对迎接的汉部落官吏拱手:“恭喜定澜王!贺喜龙城落成!鹿丘与汉,永为兄弟之邦!”
紧接着,西北方烟尘扬起,一股彪悍之气扑面而来。天狼部落的使者到了,他们人数不多,却个个精骑骏马,腰挎弯刀,身上带着草原风沙的粗粝痕迹。为首的使者是兀术可汗麾下的一员骁将,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龙城的防御工事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评估。当他们看到城门口那队汉部落骑兵——人马皆披着关键部位的钢甲,鞍旁挂着强弩, silent 肃立,却散发出比他们的战马更加沉静而危险的气息时,那天狼使者桀骜的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凝重。他们献上的是良驹宝弓和珍贵的皮草。
稍晚些时候,来自更遥远西北丛林的代表——“林中人” 的女酋长玛芙,也带着她的族人出现了。他们的队伍显得神秘而低调,穿着色彩斑斓的鸟羽兽皮服饰,身上涂抹着神秘的油彩,沉默寡言,眼神警惕而敏锐。他们的贺礼是丛林中的稀有药材、色彩奇异的大型鸟类翎羽以及某种散发着奇异香气的琥珀。他们似乎对龙城规整的布局和坚硬的石材感到些许不适,但对那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部分露天沟渠可见)却投去了探究的目光。
最后,则是最引人注目,也让汉部落最为警惕的一支队伍——亳邦的使团。他们乘坐着华丽的马车,护卫精良,穿着统一的制式皮甲,持着青铜戈矛,仪仗俱全,竭力维持着天朝上国的气度。为首的使者是一位面容白净、举止矜持的文官,乃是仲伯一派的人物。他奉亳王之命前来“观礼”,眼神中既有对“西陲蛮邦”居然能建起如此规模城池的难以掩饰的震惊,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与挑剔,似乎想从这新鲜事物中找出不合“礼制”的错处。他们带来的礼物是精美的青铜酒器、玉器和丝绸,华美却透着一种程式化的疏离。
如何接待这些身份、目的、亲疏关系各不相同的使节,是对汉部落外交智慧的考验。阳歌早已与绘、岩灵、坚骨等人商议妥当。
迎接礼仪依亲疏与地位分明:鹿丘使者享受最热情友好的待遇,几乎如同家人;天狼与“林中人”作为重要伙伴,礼遇隆重而尊重;而对亳邦使团,则是一切按既定外交礼仪严格执行,不卑不亢,既展现接待能力,又保持距离,其护卫人数被严格限制,且被安排在特定的馆驿区,与其他使节稍作隔离。
典礼的核心在於午时於中央广场举行的祭天祀地暨龙城落成大典。
广场之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新铸的龙饕合纹青铜大鼎已被安放在广场北端的高台上,鼎中燃烧着熊熊圣火,烟气袅袅,直上云霄。鼎旁设祭坛,陈列着五谷、牺牲。
吉时一到,号角长鸣,鼓声震天。所有喧哗瞬间平息。
阳歌身着玄色礼服,上绣龙纹与星辰图案,头戴一顶简约而威仪的玉冠,缓步登上高台。他面容沉稳,目光扫过台下万千子民与各方使节,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度。他身后,跟着巫、绘、岩灵、稷、坚手等核心重臣,以及勐、玥等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展示了汉部落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的蓬勃气象。
祭祀仪式由巫主持,古老而庄严的祷词回荡在广场上空,祈求风调雨顺、族裔昌盛、新城永固。各方使节,无论怀着何种心思,在此刻都不得不肃然静立。
祭祀完毕,阳歌向前一步,声音洪亮,借助广场特殊的回声设计,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