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鹿洞书院附近,
一处静谧而雅致的小院,在小院的房间内,布置得温馨而舒适。
千阙惬意地靠在身后一位美妇那饱满而柔软的胸脯上,慵懒地张开嘴,恰到好处地接住美妇递过来的柑橘。
指尖传来的触感,瞬间引得美妇一阵娇羞,她那精致的面容上泛起层层红晕,宛如天边绚丽的晚霞。
这位美妇,自然是那天千阙吩咐石头从土匪山寨里救回来的。
美妇名唤柳如烟,她的夫君本是一名饱读诗书的文雅之士,
在扬州城内一位大户人家中担任私塾老师,平日里教书育人,备受尊敬。
柳如烟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自幼母亲早亡,是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长大成人。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她的父亲也在最近不幸离世。
那天,柳如烟一家人刚从通州为父亲吊唁完归来,满心的悲痛还未消散,却在扬州城外遭遇了这群穷凶极恶的土匪。
负责护卫的下人们虽拼死抵抗,却终究不敌,全部惨遭杀害。
柳如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君和年幼的儿子,也被土匪们残忍杀害,心中的绝望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她淹没。
因她姿容绝色,土匪头子便饶她一命,将她掳到了山寨,在那山寨里,柳如烟满心绝望,一心求死。
她暗自打定主意,准备在那土匪头子松开自己嘴巴的时候,便咬舌自尽,以保自己的清白。
却未曾料到,命运在此处出现了转机,还未等她将这决绝的念头付诸行动,
那个土匪头子和其余的十几个同伙就莫名其妙被人给干掉了,
后来,柳如烟被石头安全地救回来后,当她得知是千阙出手,将那些土匪一举歼灭时,
她觉得自己理应留在千阙身边,一来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二来也是因为千阙为自己惨遭杀害的夫君和儿子报了仇。
毕竟柳如烟在通州的娘家,早已没了亲人的身影,而自己的夫君和儿子,又惨遭土匪毒手,
那血腥的场景时常在她梦中浮现,每每醒来,都只剩满心的悲痛与绝望。
即便回到扬州,面对公公婆婆,她深知等待自己的命运大概率是被逼着守寡。
但她还如此年轻,正值二十五岁的芳华年纪,让她就这样独守空闺,度过余生,着实有些强人所难。
当然,她决定留在千阙身边,绝对不是因为千阙那英俊非凡,帅气逼人的长相,绝对不是!
当天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落在小院之上,柳如烟为报救命之恩,悄然潜入了千阙的房间。
………………
而自从来了白鹿洞书院,千阙带着女眷来书院进学的场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些一同进学的学生们,见此情景,心中皆是义愤填膺。
有人忍不住低声咒骂,
“这他妈到底是来进学求知,还是来寻欢作乐的?照这架势,是不是等进学结束了,还要带着几个孩子回家啊?”
这股不满的情绪如涟漪般在学生群体中扩散开来,就连书院里的那些老师们,
听闻此事后,也不禁对千阙产生了些许偏见,在他们眼中,千阙的行为实在有违书院的规矩与治学的严谨态度。
不过,等千阙真正融入白鹿洞书院后,他的行动却狠狠打了众人的脸。
尽管他每晚都会回到自己买下的那座小院,搅得住在他那小院附近的学生们难以安宁,但是,千阙在学业上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但是,千阙的功课确实从未落下,并且在一众学生中,都是名列前茅,
见此情形,书院的老师们虽对他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仍有保留意见,
但鉴于他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过多苛责。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一年的时间便悄然流逝。
原剧中的顾廷烨是在白鹿洞书院进学了好几年,这才回汴京参加秋闱考上了举人,
但如今千阙在白鹿洞书院学习的一年,就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
好吧,主要原因是,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们,见千阙带了四位女眷来书院学习,而功课却从未落下,
面对众人的质疑,他对外宣称自己这是采用了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一紧一松才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学子们竟信了千阙这番说辞。
他们纷纷效仿,差人将家中的妻妾接至书院附近居住。
书院的老师们,起初听闻千阙这套“劳逸结合”的理论,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便没有过多干涉学生们的举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渐渐察觉到了异样。
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不少学生顶着一双浓重的黑眼圈,神情萎靡,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原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求知的课堂,如今却弥漫着一股困倦与慵懒的气息。
更糟糕的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发现这些学生们的学业不仅没有丝毫精进,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