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是痛苦而煎熬的。那种被剥夺了主要感知渠道的无力感和恐慌感,时常让她在深夜感到窒息。她变得比平时更加沉默,眼神里时常会流露出一种属于角色的、茫然的空洞。
破万卷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沉默地陪伴或给予创作层面的建议。她开始做一些更具体、更……“破万卷式”的事情。
她会突然在深夜,给长歌发来一段关于听觉神经原理的科普文章,或者某位失聪音乐家的传记链接。她会在长歌因为无法准确捕捉角色状态而焦躁时,用极其冷静的语言,帮她分析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动机和情绪逻辑,像拆解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
她甚至找来了一些极其冷门的、关于感知哲学和现象学的着作,将其中相关的段落标记出来,放在长歌的床头。
这些方式笨拙、理性,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长歌却从中汲取到了巨大的力量。破万卷在用她唯一擅长的方式——知识的梳理和理性的架构——试图为她搭建一座通往角色内心的桥梁,帮助她在情感的混沌中,找到可以依循的路径。
这天晚上,长歌又一次在体验长时间的寂静后,陷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低落情绪。她坐在公寓的地毯上,抱着膝盖,感觉自己和外界隔着一层厚厚的、透明的墙。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破万卷的信息。
没有文字,只有一个音频文件的链接。
长歌疑惑地点开。
耳机里,先是一段极致的、仿佛来自真空的寂静。然后,极其细微的、被放大了无数倍的声音开始逐渐浮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窗外极远处车辆驶过的模糊嗡鸣,空调出风口微弱的气流声,甚至……还有她自己因为紧张而略微急促的呼吸声。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背景音,在绝对的寂静中被凸显出来,构成了一种奇异的、充满生命质感的“声音风景”。
音频的最后,是破万卷清冷而平静的声音,她只说了很短的一句话:
「寂静,并非空无。」
长歌的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
那一刻,盘踞在她心头多日的迷雾,仿佛被这道理性而温柔的光,骤然驱散。
她终于触摸到了那个角色的内核——不是在寂静中绝望地寻找失去的声音,而是学会在寂静中,重新“聆听”世界,聆听那些被喧嚣掩盖的、更为本质的生命律动。
破万卷没有用安慰的话语,而是用这样一种近乎“学术”的方式,给了她最精准、也最深刻的慰藉与指引。
长歌抹去眼泪,拿起手机,回复道:
「我听到了。」
她听到了寂静中的丰富,也听到了破万卷那沉默寡言之下,深沉如海的理解与支撑。
她知道,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表演道路上,她从来都不是独自一人。
喜欢浮世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浮世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