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堡垒在完成了能源核心的跃迁后,进入了一个高效且充满活力的新发展阶段。
浓郁的活性晶能如同无形的滋养液,浸润着堡垒的每一个角落,也潜移默化地强化着其中的每一位居民。
林默首先将精力放在了能源网络的升级上。
借助“房东”提供的充沛且高品质的能量,他带领着赵小雨和张大山,开始替换和升级洞穴内老旧的传导线路。
新的线路核心采用了从晶甲蜥龙甲壳和天坑晶簇中提炼、熔铸的导能金属丝,外部包裹着特制的绝缘和强化材料,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了数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强。
种植区内,原本的LED生长灯被替换成了晶能光谱生长灯。
这种新型灯具直接汲取洞穴能源网络的晶能,释放出更接近阳光全光谱、且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特定能量波段的光线。
在新型灯光和更加浓郁的能量环境下,无土栽培槽中的作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薯类块茎膨大速度加快,绿叶蔬菜几乎一天一个样,预计产量将比之前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
赵小雨甚至尝试种植的一些药用植物,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
张大山的变化则更为直观。
他不再需要刻意引导,周身就隐隐有微弱的幽蓝电弧自行流转,仿佛形成了一层无形的能量场。
他对自身雷殛之力(林默为他的雷电异能正式命名) 的掌控越发精细,已经可以稳定凝聚出拳头大小的雷电球,射程延伸到了十五米左右,威力足以瞬间汽化一小块钢板。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雷电能量更高效地灌注到石腿中,探索开发诸如“雷步”(短距离爆发突进)、“震踏”(范围性震荡波)等进阶技巧。
他的地脉感知范围也扩大到了近二十公里,清晰度和信息接收能力显着提升。
赵小雨虽然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和后勤,但在高浓度晶能环境下,她的精神力也得到了滋养和提升。
她处理外伤、配置药剂的效率更高,对能量细微变化的感知也敏锐了许多。
她成功改良了初级能量恢复剂,新版的恢复效果更快,副作用更小,并将其正式命名为 “初级晶能补充液” 。
同时,她基于林默带回来的、关于蚀灵腐蚀性能量和精神污染的粗略信息,开始了针对性解毒剂和防护方案的前期研究,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积累。
林默自身的提升则体现在综合层面。
他的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反应速度、力量和耐力都超出了普通人的极限。
更重要的是,他对晶能武器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他改进了晶能爆破弩枪的能量回路,使其威力提升百分之二十,后坐力减小;
他也开始利用洞穴内的小型机床和充沛能源,尝试设计和制造结构更复杂、威力更大的 “晶能狙击弩” 原型,旨在进行超远距离的精准狙杀。
防御方面,林默重点强化了刚刚修复的环境调控与防御系统。
升级后的能源核心使得该系统可以支撑更强力和更持久的能量场运作。
他预设的“能量紊乱场”和“低压窒息区”效果范围和持续时间都得到了延长,并且新增了一个预设模式——“晶能护盾强化” ,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洞穴主要入口区域的能量护盾强度,抵御更强的冲击。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堡垒的实力与日俱增。
然而,张大山前几日感知到的、来自西边“复兴号”方向的混乱波动,像一根细微的刺,扎在林默的心头。
他从不认为那是错觉。
末世里,任何异常都可能预示着机遇或是危险。
这天上午,林默将张大山和赵小雨召集到指挥室(由原本的安全屋升级而成,配备了更完善的监控和通讯终端)。
“我们的基础建设已经步入正轨,实力也提升了不少。是时候更主动地了解外部情况了。”
林默指着墙壁上那张略显简陋、但标注了洞穴、天坑、以及“复兴号”大致方位的地图,“大山叔前几天感知到的异常,我们不能忽视。”
“林小子,你是想……去‘复兴号’那边探探?”
张大山摩挲着手中的晶能爆破弩枪,眼中闪过一丝跃跃欲试。
实力提升后,他正想找机会试试身手。
“不,我们暂时不直接接触。”
林默摇头,目光冷静,“敌友未明,贸然前往风险太大。我计划建立一个前哨观察点。”
他指向地图上一个位于洞穴与“复兴号”之间、地势较高、且相对隐蔽的山头:
“这里,距离我们大约八公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复兴号’所在山谷的大部分区域。
我们需要在那里建立一个隐蔽的观察点,部署远程监控设备,长期监视他们的动向。”
“这个距离……在我的感知范围边缘了,可能会很模糊。”
张大山估摸了一下说道。
“所以需要设备辅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