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深处那微弱而迥异的能量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默三人的意识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这绝非翡翠林海乃至这个世界应有的造物!
其信号结构中蕴含的那种冰冷、精密、与自然能量格格不入的特性,瞬间点燃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警惕。
“能进一步探测吗?确定其具体形态和规模?”
林默的意念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未知往往意味着风险,但也可能蕴藏着机遇,尤其是在他们急需提升力量的当下。
“太深了,而且信号极其微弱,断断续续,老子的共鸣也只能勉强锁定大概范围,像是个大家伙,具体形状和大小根本探不清。”
张大山努力延伸着感知,显得有些吃力,“周围的岩层非常坚硬,还混杂着某种……能干扰能量探测的物质。”
“信号模式分析完成。”
赵小雨的效率极高,她利用解析工坊初步处理了捕捉到的信号片段,“其能量波动频率稳定但极其低频,结构模式高度几何化,符合某种人造精密器械的特征,与文明之核数据库中关于‘休眠状态高等科技造物’的描述有17.3%的相似度。初步判断,非本时代产物,且处于极低功耗或受损休眠状态。”
高等科技造物?
休眠状态?
埋藏在翡翠林海地下百米深处?
这个发现的信息量过于巨大,让三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个世界显然存在着他们尚未了解的古文明,或者……有其他“访客”比他们更早到来,并留下了痕迹。
“必须弄清楚这是什么。”
林默很快做出决定。
无论是福是祸,一个未知的、可能蕴含巨大能量或技术的造物埋在自家基地正下方,都绝不能置之不理。
“基地建设暂缓,优先进行地底勘探。大山叔,你负责寻找最安全的挖掘路径,避开可能的结构脆弱点和能量干扰区。小雨,你全力监控信号变化,并尝试建立更稳定的连接,看是否能激活其部分基础功能或读取表层信息。我来协调能量,为勘探提供支持,并制定应急方案。”
勘探行动立刻展开。
这比建设基地更加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
张大山将自然共鸣能力专注于地质结构感知,他的意识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在坚硬的岩层中穿梭,寻找着岩石的天然缝隙、古老的断层线,以及那些干扰能量探测物质的分布规律。
他需要规划出一条既能抵达目标,又不会引起大面积塌方或触发未知防御机制的路径。
赵小雨则在解析工坊内构筑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能量感应矩阵,将森罗基地收集到的能量集中起来,如同一束纤细却坚韧的探照灯光,穿透层层岩障,持续照射在那沉睡的造物之上。
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能量的频率和强度,试图与那微弱的信号建立“对话”,哪怕只是激活一个最低级别的状态指示灯或者读取一个身份识别码。
林默则坐镇中枢,一边维持着森罗基地的基本运转和防御,一边调动地脉能量,如同无形的支撑臂,加固着张大山规划出的勘探路径周围的岩层,防止挖掘过程中发生意外。
同时,他也在文明之核中快速检索着所有关于“上古造物”、“遗迹”、“休眠科技”的碎片信息,试图找到与之相关的线索或应对方案。
勘探过程缓慢而艰辛。
张大山引导着基地内那些能够软化岩石的特殊藤蔓和擅长掘地的共生虫群,沿着他规划的路径,一点一点地向地底深处掘进。
赵小雨那边的信号连接时断时续,只能偶尔捕捉到一些毫无规律的杂乱代码,似乎那造物的核心系统受损严重,或者其激活条件极其苛刻。
数日过去,一条仅容能量细丝通过的、曲折蜿蜒的微小通道,终于抵达了目标区域的外围。
通过这条通道,赵小雨的感知终于能够相对清晰地“触摸”到那个造物的一部分。
那是一个巨大的、流线型的金属体,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岩石凝结物和某种惰性能量涂层,使其几乎与周围岩层融为一体。
其材质并非已知的任何金属,闪烁着幽冷的哑光。
露出的部分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接口或舱门,只有一些排列整齐、如今已黯淡无光的复杂纹路。
“确认目标为大型人造物体,材质未知,结构完整度较高,表面无明显破损,处于深度休眠或能量枯竭状态。”
赵小雨汇报着初步观测结果,“仍然无法建立有效通讯,其能量核心似乎已完全沉寂。”
就在他们考虑是否尝试用更温和的能量进行“充能”试探时,赵小雨的监控矩阵突然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但不同于之前杂乱代码的规律性信号脉冲!
这脉冲一闪而逝,却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它似乎是在回应赵小雨持续的能量照射,像是在进行某种最基本的身份验证询问!
“有反应了!”赵小雨立刻将这一发现共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