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杨家坳村西头有座老宅,青砖灰瓦,门前两棵老槐树郁郁葱葱。这宅子少说也有百八十年了,可村里没人敢靠近,都说里头住着狐仙,灵验得很。
村里有个后生叫杨小军,三十出头,读过几年书,脑子活络却不肯踏实干活。前些年进城打工,没攒下钱反倒染了一身虚浮气,去年灰溜溜回了村。回来后天天做发财梦,不是买彩票就是研究什么“快速致富经”,把家里那点薄田都荒废了。
这日黄昏,杨小军揣着最后十块钱从镇上回来,彩票又没中,垂头丧气地经过老宅。忽见槐树下站着个白发老翁,身穿灰色中山装,手拄拐杖,笑眯眯看着他。
“小兄弟,怎么愁眉苦脸的?”老翁先开了口。
杨小军叹气道:“老爷子,时运不济啊,想发财却总发不了财。”
老翁捋须笑道:“老夫倒是能帮你发财,就看你敢不敢接这财运了。”
杨小军眼睛一亮:“您有门路?”
老翁指了指老宅:“实不相瞒,我乃修行在此的胡家仙。看你祖上积过德,我可将未来财运先借予你,只是将来须加倍奉还。”
杨小军心里打鼓,村里人都说老宅狐仙灵验,但也邪性。可转念一想,自己穷得叮当响,还有什么可怕的?当即拍胸脯道:“胡大仙若能助我发财,莫说加倍,三倍奉还也行!”
老翁点头:“好,明日此时,你再来此处,自有金银相候。记住,得了横财需行善积德,否则必遭反噬。”说完转身隐入槐树后,不见了踪影。
杨小军将信将疑回到家,一夜没睡踏实。第二天天一黑,他就迫不及待跑到老槐树下,果然见树根处有个布包,打开一看,竟是十根黄澄澄的金条!他差点叫出声来,赶紧捂嘴四下张望,抱着金条溜回家去。
有了这些金条,杨小军一下子闹腾起来。先在镇上买了最新款的摩托车,又置办了一身名牌行头,手机也换成最贵的,整日里呼朋引伴下馆子、打麻将,好不威风。
村里老人劝他:“小军啊,横财来得突然,小心招灾惹祸。听说那老宅的狐仙借运,是要收利息的。”
杨小军不以为然:“您老迷信!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狐仙不狐仙的。那金条指不定是祖上埋下的,恰巧被我撞见罢了。”
他非但不听劝,反而变本加厉。有人家孩子上学缺钱,找他借点,他眼睛一翻:“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村路坏了要修,村长找他捐些,他推三阻四最后只掏了五十块。
如此过了半年,那十根金条已被挥霍大半。这夜杨小军醉醺醺回家,忽见那白发老翁站在院中,吓得他酒醒大半。
“胡、胡大仙...”
老翁面色不悦:“杨小军,当初约好得了横财需行善积德,你却挥霍无度、为富不仁。如今期限已到,该连本带利归还了。”
杨小军冷汗直冒:“大仙再宽限些时日,我、我这就去做善事...”
老翁冷笑:“晚了!明日此时,我来取回二十根金条,若拿不出,便以你家宅田产抵债!”说罢化作一道白光消失。
杨小军瘫坐在地。他哪里还有二十根金条?剩下的三四根根本不够数,宅子田地卖了也凑不齐啊!他悔不当初,一夜白头。
第二天,杨小军硬着头皮去找村里最懂这些事的赵老爷子。赵老爷子九十多了,祖上几代都是看事先生,虽然现在不做了,可懂得多。
听了杨小军讲述,赵老爷子烟袋锅敲得啪啪响:“糊涂!那老宅住的是胡三太爷,最重信诺。你既然许下诺言,又违背约定,他岂能饶你?”
杨小军扑通跪下:“老爷子救命啊!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改!”
赵老爷子叹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只能指点你一二,成败看你造化。胡三太爷虽严厉,却讲道理。你若是诚心悔过,或许还有转机。”
当夜子时,杨小军按赵老爷子指点,备了清香素果,跪在老槐树下。不多时,阴风骤起,老翁现身,面若寒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金条可备好了?”
杨小军叩头道:“胡大仙,我知错了!我不该贪得无厌,不该言而无信。金条我实在拿不出,愿以劳役相抵,做牛做马报答您!”
老翁冷哼:“我要你何用?”
就在这时,赵老爷子从暗处走出,拱手道:“胡三太爷息怒。这孩子固然有错,但念其初犯,又诚心悔过,可否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老朽愿以薄面担保。”
老翁面色稍霁:“赵老先生开口,这个面子总要给的。这样吧,村东头河水泛滥,冲垮了石桥,村民出行不便。你若能募资修桥,造福乡里,便算抵了债务,如何?”
杨小军连连叩头:“一定办到!一定办到!”
老翁又道:“别答应得太早!修桥只是其一。其二,今后每年须做一件大善事,连续十年。若有一年懈怠,前债后账一并清算!”
杨小军哪敢不从,当即发下毒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