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鲁中南有个徐家集,村中有个叫徐大的汉子,娶了个貌美能干的媳妇唤作秀娥。夫妻二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和睦美满。
这年夏天,徐家集一带闹起了瘟疫,村里人接二连三地病倒。秀娥心善,白日里帮着邻里照看病人,煎药送水,忙得脚不沾身。徐大劝她少往外跑,免得染上病气,秀娥却道:“乡里乡亲的,哪能见死不救?”
这日黄昏,秀娥从邻家帮忙回来,忽见路边草丛里卧着只白毛狐狸,后腿血迹斑斑,似是中了猎人的夹子。秀娥心生怜悯,上前查看。那狐狸竟不躲闪,反拿一双湿漉漉的眼睛望着她,似有灵性。
秀娥四下张望不见人影,便蹲下身来,轻声道:“莫怕,我帮你解开。”那狐狸竟似听懂人言,顺从地任她摆弄。秀娥费了好大力气才掰开铁夹,又从衣襟上撕下布条,为狐狸包扎伤口。
“好了,快走吧,下次可要小心些。”秀娥拍拍狐狸的脑袋,那畜牲却不急着逃,反而人立起来,前爪合拢向她拜了三拜,这才一瘸一拐地钻入草丛深处。
秀娥只当是奇事一桩,回家后与徐大说起,徐大笑道:“老辈人说狐狸有灵性,懂得报恩,你救了它,说不定它会报答你呢。”
谁知过了几日,秀娥竟染上了瘟疫,一病不起。徐大急得团团转,请医抓药皆不见效。眼看妻子日渐消瘦,面如金纸,徐大心如刀绞。
这夜,徐大守在病榻前打盹,忽听窗外有人声。他推窗望去,见月光下站着个白发老妪,面容慈祥,衣着古朴。
“徐大,你妻病重,老身特来相助。”老妪道。
徐大惊讶:“老人家是何人?怎知我妻病重?”
老妪笑道:“我乃修行之人,略通医道。你妻秀娥曾救过我家族中小辈,特来报恩。”
徐大想起前几日妻子救狐之事,心下恍然,连忙请老妪入内。
老妪为秀娥诊脉后,从怀中取出三粒丹丸,道:“每日子时以无根水送服一粒,连服三日,病可痊愈。”又道:“此事不可对外人言,否则必遭横祸。”言毕,化作一阵清风而去。
徐大又惊又喜,知是遇上了狐仙,忙依言给秀娥服药。果然,第一粒药下肚,秀娥的高热便退了;第二粒服后,已能进些米粥;到第三日晚间,竟能下床行走了。
徐大欢喜不尽,对妻子道:“真是狐仙显灵,救了你的性命!”
秀娥却蹙眉道:“我这几日昏沉中,常梦见一白须老翁,说我阳寿已尽,本该命绝,如今强留人间,恐遭天谴。”
徐大道:“梦话岂可当真?你好生将养便是。”
谁知次日,徐大在集市上遇着好友赵五,酒过三巡,竟将狐仙赠药之事说了出来。赵五听得目瞪口呆,连称奇事。徐大说完便后悔了,想起狐仙叮嘱,心中惴惴不安。
当夜,徐大梦中见那白发老妪怒气冲冲而来,指着他骂道:“无知竖子!我好心救你妻子,你却不守诺言,泄露天机!如今遭了阴司查究,说我逆天改命,要拿我问罪!你夫妻二人也难逃报应!”言毕化作白狐,哀鸣而去。
徐大惊醒,浑身冷汗。侧身一看,身旁秀娥呼吸平稳,面色红润,不似有病,这才稍稍安心。
谁知天明时分,秀娥忽然尖叫一声,指着窗外道:“来了!黑白无常来拿我了!”徐大向外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回头看时,秀娥已倒在床上,气息全无。
徐大悲痛欲绝,抚尸大哭。正伤心时,忽见秀娥又睁开眼,坐起身来,声音却变成了一个老翁:“徐大,我乃本地土地。你妻阳寿已尽,本该前几日亡故,却被狐仙强留。如今狐仙遭劫,你妻魂魄已被勾走,快准备后事吧。”言毕,秀娥又倒了下去,这次是真的没了气息。
徐大悔恨交加,只得购置棺木,准备丧事。按当地习俗,需停灵三日方可下葬。
首夜守灵,徐大独自跪在灵前,忽听院中窸窣作响。开门一看,竟是那只受伤的白狐,带着四五只小狐,人立而行,前爪合拢,向着灵堂拜了三拜。徐大知是报恩的狐仙家族,心中愈发愧疚。
第二夜,徐大朦胧中见秀娥走入房来,满面愁容道:“夫君,我本应前往地府,却被一黑狐所阻,说因你泄密,害得它家族遭劫,要拿我报仇。明日午时,它们会来搅乱我的葬礼,让我不得安宁。”言毕消失不见。
徐大惊醒,知是妻子托梦,忧心忡忡。
第三日发丧,村民抬棺出门,行至半路,忽然阴风大作,飞沙走石。但见数只黑狐从道旁窜出,竟跳到棺盖上又抓又挠,抬棺的壮汉们如何驱赶都不肯离去。
送葬队伍乱作一团。正在此时,一阵白烟掠过,先前那只白狐率领家族出现,与黑狐撕打起来。两派狐狸打得不可开交,村民看得目瞪口呆。
忽听空中一声霹雳,有人大喝:“孽畜!还敢在此争斗!”但见一道金光闪过,一个黄袍道士手持桃木剑立于路中。狐狸们见状,纷纷逃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