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品工作结束后,苏清颜和团队立刻返回滨海市,投入到公益助农直播的脚本打磨中。工作室的会议室里,白板上贴满了各种便签,上面写着直播流程、互动环节、产品介绍要点,桌子上堆着厚厚的资料,包括望江县的农产品介绍、农户故事、检测报告,还有之前收集的粉丝反馈。
“我们的直播定位是‘公益助农+趣味互动’,既要让粉丝了解农产品的品质和农户的辛苦,又要通过有趣的互动环节提高粉丝的参与度,促进销售。”苏清颜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马克笔,一边画着直播流程图,一边对团队说,“直播分为三个环节:开场预热、产品介绍、公益互动,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不能有任何疏漏。”
开场预热环节是关键,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粉丝的注意力。运营组的小吴率先提出想法:“我们可以用望江县的风景视频作为开场,搭配农户们劳作的画面,再配上感人的背景音乐,让粉丝直观地感受到望江县的美丽和农户们的辛苦,引发粉丝的情感共鸣。”
“这个想法不错,但还不够。”苏清颜摇摇头,“我们还可以在开场时,让张大爷等几位农户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和粉丝打招呼,简单介绍自己的果园,这样更有真实感,也能让粉丝更快地产生信任。”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小吴立刻拿出笔记本,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又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开场时设置‘公益问答’环节,提出一些关于望江县农产品的问题,答对的粉丝可以获得农产品优惠券,提高粉丝的参与度。”
接下来是产品介绍环节,这是直播的核心,需要既专业又有温度。苏清颜看着桌子上的农产品样品,对团队说:“介绍产品时,不能只说‘好吃’‘优质’,要拿出具体的证据,比如检测报告、种植过程视频,还要结合农户的故事,让产品介绍更有感染力。”
她拿起一个猕猴桃,继续说:“比如介绍张大爷家的猕猴桃,我们可以先展示检测报告,告诉粉丝这款猕猴桃的糖度、硬度、农残情况,然后播放张大爷种植猕猴桃的视频,讲述他为了种出优质猕猴桃,每天凌晨就去果园浇水、施肥,甚至因为担心果子被虫咬,整夜守在果园里的故事。这样既能体现产品的优质,又能让粉丝感受到农户的不易,从而更愿意购买。”
林薇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在介绍产品时,进行现场试吃,让粉丝直观地看到农产品的口感和品质。比如试吃猕猴桃时,可以展示果子的果肉、汁水,描述口感,让粉丝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营养师,从营养角度介绍农产品的好处,比如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这样能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公益互动环节则是为了强化直播的公益属性,让粉丝感受到自己的购买不仅是消费,更是在做公益。团队成员们讨论后,决定设置“公益捐赠”环节:每卖出10斤农产品,就从利润中拿出10元,捐赠给望江县的乡村学校,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图书。同时,在直播过程中,实时展示捐赠金额和捐赠进度,让粉丝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购买所产生的公益价值。
“我们还可以设置‘云认养’环节,让粉丝可以认养望江县的果树,认养后,农户会定期给粉丝发送果树的生长情况视频,等到果子成熟后,把果子寄给粉丝。这样既能增加粉丝的粘性,又能为农户提供长期的销售保障。”苏清颜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让团队成员们眼前一亮。
“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林薇兴奋地说,“‘云认养’不仅能促进销售,还能让粉丝和望江县建立长期的联系,以后粉丝还会继续关注望江县的农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团队成员们越讨论越兴奋,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又不断完善细节。脚本从最初的简单框架,逐渐变得丰富、具体,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台词设计、互动方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脚本初稿完成后,苏清颜并没有立刻确定,而是组织团队进行多次彩排。她亲自担任主播,按照脚本的流程,模拟直播场景,从开场问候、产品介绍到互动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练习,不断调整。
在彩排产品介绍环节时,苏清颜发现自己的介绍过于专业,缺乏温度,粉丝可能会觉得枯燥。她立刻停下来,对团队说:“我们介绍产品时,要更接地气,用更亲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让粉丝更容易接受。比如介绍猕猴桃时,不要只说‘糖度19’,可以说‘这款猕猴桃咬一口,酸甜多汁,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们买的猕猴桃,满满的回忆’,这样更有感染力。”
她重新开始介绍,语气变得更加亲切,还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去望江县考察时,亲自尝过张大爷家的猕猴桃,当时就觉得特别好吃,酸甜适中,一点都不涩。张大爷告诉我,为了种出这款猕猴桃,他每天都要去果园好几趟,精心照料每一棵果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款猕猴桃不仅好吃,还包含着张大爷的心血和对生活的热爱,值得大家购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