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春日总是阳光明媚,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山上,漫山遍野的茶树在阳光下泛着嫩绿的光泽。林薇薇站在茶园里,穿着一身朴素的棉麻衣服,手里拿着采茶篓,正在拍摄短视频。镜头前,她笨拙地学着茶农的样子采摘茶叶,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带着“真诚”的笑容。
“阿姨,您看我采的这些,够不够标准啊?”林薇薇对着身边的茶农问道,语气带着刻意的亲切。
茶农是鼎盛资本提前安排好的,配合着说道:“姑娘,你学得真快!就是手法还不够熟练,慢慢来,别累着了。”
这段对话被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下来,后期会配上“林薇薇深入茶山,体验茶农生活”的文案,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林薇薇知道,这只是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她。
当天晚上,林薇薇回到酒店,就接到了张诚助理的电话,通知她第二天返回滨海市,参加“打压苏清颜”的秘密会议。她立刻订了最早的机票,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知道,这次会议将决定后续的行动方向,也关系到她能否顺利扳倒苏清颜。
第二天下午,林薇薇准时来到鼎盛资本大厦。会议在一间隐蔽的会议室里举行,除了张诚和他的助理,还有鼎盛资本的公关团队、策划团队,以及几个陌生的面孔——后来她才知道,这些人是专门负责“挖掘黑料”和“引导舆情”的水军头目。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始吧。”张诚坐在会议桌的主位,语气严肃,“目前苏清颜的口碑很好,直接从‘公益造假’入手难度太大,我们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从‘抄袭’入手,质疑她的公益项目创意;第二步,配合‘人品’黑料,彻底瓦解她的人设。”
他话音刚落,策划团队的负责人就拿出一份文件,投影在屏幕上。文件里详细分析了苏清颜近年来的公益项目,包括电竞公益、助农直播、乡村学校捐赠等。“我们发现,苏清颜的‘公益助农直播’模式,和三年前一位名叫‘李姐’的主播的创意高度相似。”策划负责人指着文件上的对比图,“李姐当时就提出了‘直播+助农+公益捐赠’的模式,只是因为资金不足,项目没能继续推进。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炒作‘苏清颜抄袭公益创意’的话题。”
“可是……这种模式在当时已经有很多人提出过,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抄袭吧?”林薇薇下意识地问道。她虽然想扳倒苏清颜,但也知道“抄袭”的帽子扣得太硬,容易被反驳。
张诚却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是不是抄袭,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观众决定的。我们可以找到李姐,给她一笔钱,让她站出来‘控诉’苏清颜抄袭;再找水军在网上带节奏,对比两人的项目细节,放大‘相似点’,忽略‘差异点’,让观众相信‘苏清颜的成功是建立在抄袭别人创意的基础上’。”
公关团队的负责人接着补充道:“我们还会联系一些对苏清颜不满的同行主播,让他们在直播中‘无意间’提到‘抄袭’的话题,形成‘众口铄金’的效果。同时,我们会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发布‘深度分析’文章,从‘创意来源’‘项目推进时间线’等方面,‘论证’苏清颜的抄袭行为,引导舆论方向。”
林薇薇听得目瞪口呆,她没想到鼎盛资本的计划如此周密,甚至连“同行主播”“深度分析文章”都考虑到了。她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却被“扳倒苏清颜”的执念压了下去。
“第一步计划的目标,是让‘苏清颜抄袭’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观众对她的质疑。”张诚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接下来是第二步,配合‘人品’黑料,彻底搞垮她的人设。”
他示意助理播放一段视频。视频里,苏清颜正在工作室和团队成员讨论工作,因为节目录制和公益项目的时间冲突,她的语气有些急躁,对团队成员说了一句“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怎么还会出错”。
“这段视频是我们的人伪装成粉丝,在工作室楼下偷拍的。”张诚解释道,“我们会把这段视频剪辑一下,去掉前后的语境,只保留苏清颜‘发脾气’的片段,再配上‘苏清颜私下脾气暴躁,对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文案,发布到网上。”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们还会‘挖掘’苏清颜的‘黑历史’——比如她刚做主播时,因为经验不足,在直播中说错了游戏术语;比如她曾经拒绝过一个小品牌的合作,我们可以把这包装成‘耍大牌,看不起小品牌’。这些‘黑料’单独看没什么,但结合‘抄袭’的话题一起发酵,就能让观众觉得‘苏清颜不仅抄袭,人品还差’,彻底瓦解她的‘正能量’人设。”
水军头目的负责人这时开口了:“我们会组织水军,在各大平台配合这些‘黑料’进行传播。比如在微博上刷‘苏清颜滚出公益圈’的话题,在知乎上提问‘如何看待苏清颜抄袭公益创意并对工作人员发脾气’,在豆瓣小组里发布‘苏清颜人品差的N个证据’。同时,我们会购买热搜、推广位,让这些话题获得更多曝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