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的午后突然转阴,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苏清颜工作室的会议室内,气氛同样凝重——林薇刚将整理好的“林薇薇虚假拍摄证据链”投影在幕布上,包括豆瓣酱厂的未授权证明、蒲江果园的实景对比图,以及林薇薇视频中“假农户”的身份信息,团队成员正围绕“如何分阶段发布澄清内容”展开讨论。
“我建议先发布商家声明,再放出我们的考察花絮,最后用对比视频锤死她的抄袭行为。”小夏指着幕布上的时间轴,语气坚定,“这样一步步递进,既能让观众看清真相,又不会显得我们急于辩解。”
老陈点头附和:“我同意。我们之前拍的考察视频里,有很多和农户的聊天记录,还有酿酱师傅教我们分辨豆瓣酱的细节,这些都是林薇薇没有的,正好能证明我们的原创性。”
苏清颜看着幕布上的证据,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正准备敲定最终方案时,舆情监测组的小张突然推门而入,脸色惨白地举着手机:“清颜姐!不好了!林薇薇……林薇薇发长文了!她反咬我们抄袭!”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瞬间打破了会议室的平静。苏清颜立刻接过手机,屏幕上赫然是林薇薇发布在微博和短视频平台的长文,标题刺眼——《致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关于“创意被抄袭”,我有话要说》。
长文开头,林薇薇用大量篇幅描绘自己“艰难的公益之路”:从去年冬天就开始走访成都农户,熬夜撰写“美食公益vlog”创意方案,甚至还附上了几张模糊的“考察照片”——照片里的背景虚化严重,隐约能看到成都的街景,却无法分辨具体时间和地点。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声泪俱下地控诉:“我花了半年时间打磨的《颜食记》创意,还没来得及发布,就发现苏清颜团队的拍摄计划与我的方案高度相似。从成都的拍摄地点,到农产品的选择,甚至连‘公益+美食’的核心思路,都与我之前提交给某合作方的方案如出一辙。我不愿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我的创意被‘借鉴’了。”
为了增加“可信度”,林薇薇还附上了一份“创意方案初稿”的截图——截图上的日期标注为“去年12月”,比苏清颜团队脚本的创作时间早了三个月,但方案内容空洞,只有“成都美食公益”几个模糊的关键词,没有具体的拍摄计划和文案细节。
长文的结尾,她更是卖惨博同情:“我知道我没有苏老师的名气和资源,也知道发布这篇长文可能会被指责‘碰瓷’,但我不想让自己半年的心血白费,更不想让‘公益创意’成为被随意抄袭的商品。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公平的说法。”
长文发布不到半小时,#苏清颜 抄袭# #林薇薇 创意被偷#的话题就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前十。鼎盛资本雇佣的水军和林薇薇的少数死忠粉立刻跟进,在评论区刷屏:“原来薇薇姐才是原创!苏清颜太让人失望了!”“有初稿截图有考察照片,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分明就是抄袭!”“心疼薇薇,被大主播欺负了!”
更过分的是,林薇薇还将长文转发给了多家娱乐媒体和公益类账号,甚至艾特了《文化寻踪记》的官方微博,暗示苏清颜“靠抄袭创意获得综艺资源”,试图将事件进一步扩大。
会议室内,团队成员看着手机上的混乱舆论,气得手都在抖。小夏指着林薇薇的“创意初稿”,声音发颤:“这根本就是假的!去年12月我们还在筹备电竞公益项目,《颜食记》的创意是今年3月才开始讨论的,她怎么可能提前半年就有‘相似方案’?而且她的初稿连具体内容都没有,这也能叫创意?”
林薇也急了:“她这是故意混淆视听!我们有完整的脚本修改记录,从第一版到第五版,时间线清清楚楚,可她就靠几张模糊的照片和空洞的初稿,就敢说我们抄袭!现在媒体都在转发她的长文,我们再不回应,就真的洗不清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清颜身上,期待她能拿出应对方案。苏清颜握着手机,指尖冰凉——她不是不愤怒,林薇薇这种“贼喊捉贼”的行径,不仅是对团队心血的践踏,更是对“公益创意”的亵渎。但多年的职场经历让她明白,越是愤怒,越要保持冷静,否则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先冷静。林薇薇的长文看似有理,实则全是漏洞——她的‘考察照片’没有时间戳,‘创意初稿’没有具体内容,所谓的‘提交给合作方’也没有任何证据。她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赌我们会急于辩解,从而露出破绽。”
她走到幕布前,拿起笔在“应对方案”上补充:“第一步,暂停原定的澄清计划,先不直接回应‘抄袭’指控,避免陷入‘你说你原创,我说我原创’的口水战。第二步,让法务团队立刻联系微博、短视频平台,要求对林薇薇长文中的‘抄袭指控’进行事实核查,同时保留追究其‘诽谤’责任的权利,给平台施压,防止话题进一步发酵。第三步,加快整理我们的‘创意时间线证据’,包括脚本讨论记录、与成都商家的早期沟通邮件、考察时的实时照片和视频,这些有时间戳、有第三方佐证的证据,才是最有力的反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