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苏清颜工作室的玻璃窗,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运营组长林薇刚将“耍大牌”事件的澄清报告整理完毕,舆情监测组的小张就脸色苍白地冲了进来,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上,一条新的爆料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网络上扩散。
“薇姐!不好了!又有新黑料了!”小张的声音带着颤抖,“一个自称‘匿名新人主播’的账号,发长文爆料说被清颜姐团队打压,还被抢走了公益合作资源!现在#苏清颜 打压新人#的话题已经被顶上热搜了!”
林薇急忙接过平板,快速浏览着那篇长文。文中,“匿名新人”自称是去年刚入行的主播,主打公益内容,去年年底好不容易谈下了一个与山区学校合作的“助学直播”项目,却在签约前被苏清颜团队“截胡”——对方利用资源优势,以“更高的曝光量”和“更多的捐赠承诺”为由,说服合作方终止了与她的合作,转而与苏清颜团队签约。
长文还详细描述了“被打压”的细节:“苏清颜团队的工作人员曾私下联系我,让我‘识时务’,说公益圈不是新人能随便闯的,还暗示如果我继续‘抢资源’,会让我在行业内无法立足。后来,我原本谈好的几个小品牌合作,也都莫名被取消,据说是苏清颜团队打了招呼。”
为了增加“可信度”,“匿名新人”还附上了几张模糊的“证据”:一张是与合作方的聊天记录截图,内容显示“项目已与其他方合作,抱歉”;一张是银行转账记录截图,金额为5000元,标注“补偿款”,声称是苏清颜团队“打发”她的;甚至还有一段经过处理的录音,里面的声音模糊不清,隐约能听到“别跟苏清颜团队作对”“放弃吧”等字眼。
长文的结尾,“匿名新人”写道:“我知道我说这些会被骂‘蹭热度’‘碰瓷’,但我实在忍不下去了。苏清颜在镜头前是‘温柔善良的公益主播’,私下却纵容团队打压新人、垄断资源,这样的人,真的配做公益吗?”
这篇长文发布不到半小时,就被鼎盛资本旗下的营销号和水军疯狂转发。微博上,#苏清颜 打压新人# #苏清颜 垄断公益资源#的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前十;抖音上,“匿名新人”的长文被剪成“催泪短视频”,配上“新人太难了”“抵制行业霸凌”的文案,播放量瞬间突破千万;知乎上,甚至有人发起了“你身边有被苏清颜团队打压过的新人吗”的提问,下面的高赞回答全是水军编造的“相似经历”。
很快,网络上开始出现对苏清颜的声讨:“没想到苏清颜是这样的人,表面做公益,背地里打压新人,太恶心了!”“公益资源是大家的,凭什么被她垄断?新人就活该被欺负吗?”“之前的抄袭、耍大牌,现在又打压新人,她的人设彻底崩了!”
苏清颜工作室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团队成员们围在会议桌旁,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负面评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负责公益项目对接的小陈,手里紧紧攥着合作记录,语气带着委屈:“去年年底的‘助学直播’项目,明明是合作方主动找我们的,因为他们之前和那个新人合作过一次,效果不好,捐赠量没达标,才想换更有经验的团队。我们根本没有‘截胡’,更没有打压她!”
负责艺人关系的小周也补充道:“我们团队从来没有联系过任何新人,让他们‘放弃资源’。那些所谓的‘打招呼取消合作’,全是编造的!公益圈的资源都是公开的,合作方选择谁,看的是团队的实力和项目的可行性,不是靠‘打压’就能拿到的。”
苏清颜坐在会议桌的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平静却带着锐利。她仔细看完了“匿名新人”的长文和附带的“证据”,很快就发现了诸多漏洞:聊天记录截图没有显示完整的时间和合作方名称,无法核实真实性;银行转账记录的收款方信息被打码,无法证明是“匿名新人”本人;录音经过处理,声音模糊,无法分辨说话人的身份和具体语境。
“这些‘证据’太粗糙了,一看就是临时编造的。”苏清颜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鼎盛资本接连抛出‘抄袭’‘耍大牌’‘打压新人’的黑料,就是想用‘量’掩盖‘质’的不足,让观众产生‘这么多黑料,总有一个是真的’的错觉。但他们忽略了,谎言终究是谎言,只要我们找到关键证据,就能彻底戳穿。”
她看向小陈,语气坚定:“你立刻联系去年‘助学直播’项目的合作方,让他们发布声明,说明当时选择与我们合作的原因,澄清‘截胡’的谣言。同时,调取我们与合作方的沟通记录,包括邮件、合同、会议纪要,证明合作的合法性和自愿性。”
“我明白!”小陈立刻点头,转身去联系合作方。苏清颜又看向小周:“你去整理去年年底至今,我们所有公益项目的合作来源,包括合作方的主动邀约、公开招标的中标记录,证明我们的资源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没有‘垄断’或‘打压新人’的行为。另外,联系行业内的其他新人主播,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发声,证明我们团队没有过‘打压新人’的举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