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画面中,苏清颜指尖轻搭在桌沿,目光平静地扫过镜头,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每一位观众的眼睛。她没有急于展示证据,而是先以时间为轴,用沉稳的语调梳理出整个事件的脉络,将复杂的争议拆解成清晰易懂的片段,让真相在叙事中自然浮现。
“一切要从去年12月说起。”苏清颜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回忆感,背景板上的照片随之切换到团队第一次头脑风暴的场景——白板上写满了“美食”“公益”“匠人”等关键词,角落里还贴着几张农户家的便签。“当时我和团队在讨论‘如何用内容传递价值’,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美食背后,是农户的滞销困境,是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困境。于是我提出,做一档‘美食+公益’的纪实节目,也就是后来的《颜食记》。”
她抬手示意技术组调出时间轴图表,屏幕上立刻出现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我们用3个月时间做前期调研。团队先后去了四川、山东、江西等7个省份,走访了23个村落和11家非遗工坊。比如成都郫都区的豆瓣酱厂,我们跟着酿酱师傅学了半个月,记录下传统工艺的28道工序;烟台的苹果园,我们见证了从开花到挂果的全过程,也看到了果农因销路不畅而焦虑的样子。这些实地调研,是《颜食记》脚本的核心素材来源。”
时间线推进到今年3月,苏清颜的语气多了几分凝重:“3月15日,我们完成了第一版脚本初稿,随后开始内部修改。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将部分基础资料归档工作交给了兼职实习生赵晓雅,也临时授权她接触脚本的基础框架——这是我们最后悔的决定,也是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她停顿了两秒,似乎在平复情绪,随后继续说道:“4月28日,我们完成了最终版脚本,计划5月中旬启动拍摄。5月8日,我突然收到林薇薇的微信,她问我‘最近是不是在做美食公益项目’,我当时以为只是普通交流,简单回复了‘正在筹备’,没多想。现在回头看,那时候她可能已经在策划窃取脚本了。”
时间线来到5月10日,这是整个事件的关键节点。“5月10日晚上,技术组发现资料室的备用WiFi有异常连接记录,顺着线索追查,发现是赵晓雅用个人手机连接后,拷贝了《颜食记》的完整脚本。我们立刻联系赵晓雅,她却借口生病请假,随后失联。”苏清颜的目光变得坚定,“5月12日,林薇薇团队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布‘美食公益计划’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的拍摄地点、核心环节,甚至连‘帮助100位农户增收’的口号,都与我们的脚本高度重合。我们意识到,脚本真的被泄露了。”
接下来的叙事,直指“污蔑与围剿”的核心。“5月15日,第一批‘苏清颜抄袭’的通稿开始在网络上传播,营销号用‘惊人相似’‘疑似照搬’等模糊表述,引导公众质疑我们的原创性。我们第一时间发布了脚本的创作记录,却被水军淹没在‘洗白’‘作秀’的骂声里。”苏清颜调出当时的舆情截图,屏幕上满是恶意评论,“5月18日起,‘耍大牌’‘打压新人’的黑料陆续出现,甚至有人伪造了‘我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向’的聊天记录。这些黑料没有任何实锤,却被大量转发,品牌方开始动摇,综艺合作告吹,粉丝量大幅下滑。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困境。”
她没有回避这段艰难的经历,反而坦诚地分享了内心的挣扎:“那段时间,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看着网上的谩骂,看着团队成员疲惫的眼神,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坚持做公益。但当我看到农户发来的‘苹果卖不出去怎么办’的消息,看到山区孩子在信里写‘等着苏姐姐的新书’,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最后,苏清颜将时间线定格在当下:“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我们找到了赵晓雅,拿到了她承认被林薇薇收买的录音和转账记录;也通过朋友的帮助,查到了鼎盛资本策划‘全网黑’的内部邮件。今天,我把这些证据都带来了,不是为了控诉谁,而是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还公益领域一个干净的环境。”
她的陈述没有激昂的控诉,没有委屈的眼泪,只有客观的事实和冷静的梳理。却像一把温柔而坚定的刀,剖开了资本操纵的谎言,让观众在清晰的时间线中,看清了事件的真相——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抄袭争议”,而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商业打压。直播间的弹幕渐渐从“观望”变成“愤怒”,“支持苏清颜”“严惩黑手”的声音,开始占据绝对主流。
喜欢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