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慈善夜”公开恋情的筹备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清颜时光工作室于2026年8月正式启动“2027年度发展规划”。基于半年营收突破5000万的亮眼成绩,工作室将年度核心目标设定为“签约2位垂直领域新人、拓展服饰与家居直播品类、实现年度营收破亿”,同时明确“公益项目投入占比不低于30%”,确保“商业增长”与“公益价值”同步提升。这一规划不仅是对工作室现有模式的深化,更是向“多元化公益内容生态”的重要迈进,标志着工作室从“新人培养平台”向“综合型公益内容机构”转型。
年度规划的制定始于2026年7月,苏清颜带领工作室核心团队(运营、商务、培训、公益项目负责人)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内外部调研”——内部复盘半年来的运营数据、新人成长轨迹、公益项目成效;外部分析直播行业趋势、用户需求变化、竞品动态,最终形成“品类拓展+新人签约+营收目标”三位一体的规划框架。调研数据显示,工作室现有三大品类(美妆、知识、生活)的用户重合度达45%,且有30%的用户在直播间留言“希望购买更多与公益相关的服饰、家居产品”;同时,直播行业“垂直化、场景化”趋势明显,服饰、家居品类的“公益属性融合空间”较大(如农村手工服饰、环保家居用品),这为品类拓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拓展服饰、家居直播品类”是年度规划的核心战略,工作室将采用“公益赋能+差异化定位”的方式,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在“服饰品类”方面,工作室计划聚焦“农村手工服饰”与“环保公益服饰”两大方向:一是与国内10个农村手工艺村落建立合作,挖掘苗绣、蜡染、土布织造等非遗技艺,联合设计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开发“公益服饰系列”,直播中不仅销售产品,还会通过“云探访手工艺村落”“手工艺人故事分享”等内容,传递非遗文化与农村妇女就业价值;二是与环保组织合作,推出“再生材料服饰”,采用废旧布料、塑料瓶回收再生纤维等环保材料制作,每售出一件服饰,捐赠2元用于“海洋垃圾清理”项目,吸引关注环保议题的年轻用户。
“家居品类”则围绕“助农产品深加工”与“公益设计”展开:一方面,将农村滞销农产品转化为家居用品原料,例如用玉米皮编织收纳筐、用核桃壳制作装饰摆件、用天然植物纤维制作家纺产品,既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又为家居品类提供“天然、公益”的差异化卖点;另一方面,邀请新锐设计师参与“公益家居设计”,设计方案需满足“低成本、易生产、能带动农村就业”的要求,例如为农村家庭设计“多功能收纳柜”,既适合农户日常使用,又能通过直播销售给城市用户,实现“农村需求与城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为确保品类拓展的成功率,工作室还计划在2026年第四季度进行“小规模试运营”,通过“苏清颜带播+限定公益专场”的方式测试市场反应,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产品设计与内容策略。
“签约2位垂直领域新人”是支撑品类拓展的关键,工作室明确新人需分别聚焦“服饰公益直播”与“家居公益直播”,且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一是具备相关领域专业背景,例如服饰新人需懂服饰设计、面料知识或非遗文化,家居新人需了解家居产品研发、空间收纳或环保材料;二是认同工作室“公益优先”理念,有过公益项目参与经历(如非遗保护、农村帮扶、环保活动);三是具备“内容创作潜力”,能将专业知识与公益故事结合,设计出“有温度、有价值”的直播内容。为吸引优质新人,工作室优化了“招募与培养体系”:在招募阶段,与服装设计院校、家居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定向挖掘人才;在培养阶段,为新人提供“定制化成长方案”,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如非遗技艺学习、环保材料知识)、公益项目实践(如深入农村对接手工艺人)、资源扶持(如设计师合作机会、供应链支持),确保新人能快速适应工作室节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年度营收破亿”的目标则基于“现有业务增长+新业务贡献”的科学测算。根据规划,现有三大品类(美妆、知识、生活)将贡献6000万营收,主要通过“新人粉丝增长带动直播GMV提升”“品牌合作深化增加收入”实现——例如李娟、周雨薇等头部新人的粉丝量计划突破100万,单场直播GMV目标提升至300万;与“时光造物”“自然植萃”等核心品牌的合作将从“直播带货”拓展至“联名产品研发”,合作收入预计增长50%。新拓展的服饰、家居品类计划贡献4000万营收,其中服饰品类通过“非遗公益系列”与“环保系列”实现2500万营收,家居品类通过“助农产品深加工产品”与“公益设计产品”实现1500万营收。同时,工作室还计划开拓“公益内容服务”新业务,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公益直播策划”“乡村振兴内容制作”等服务,预计贡献1000万营收(作为营收目标的“缓冲垫”,确保破亿目标的可行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