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10月,云南普洱糯扎渡镇的希望学校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教学楼的外墙刷上了温暖的米黄色,塑胶操场的基础工程也已完工。与此同时,苏清颜工作室通过助农直播筹集的25.2万元助学资金,已全部转化为5000册儿童图书、20套体育器材及3间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正分批运往学校。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速递”,让乡村孩子们“有书读、能运动、学新知”的愿望,离实现又近了一步。
早在9月初,工作室就启动了图书与器材的采购工作。为了选到适合乡村孩子的书籍,苏清颜特意邀请了3位小学教育专家组成选书小组,从“认知启蒙、文学素养、科学探索、乡土文化”四个维度筛选书目。针对低年级学生,挑选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蚯蚓的日记》等图文并茂的绘本;为高年级学生准备了《昆虫记》《中国上下五千年》等科普与人文读物;还特别加入了《云南少数民族故事集》《普洱茶的秘密》等本土文化书籍,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家乡。
“不能只选城里孩子喜欢的书,要让乡村孩子在书中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苏清颜在选书会上强调。选书小组还特意避开了过于晦涩的理论类书籍,优先选择故事性强、互动性高的读物,比如带拼音标注的儿童版名着、可动手操作的科学实验手册。5000册图书最终分装成100个箱子,每个箱子上都贴有“图书分类标签”,方便后续整理上架。
体育器材的采购则充分考虑了乡村学校的场地特点与孩子的运动需求。除了常规的篮球、足球、跳绳,还特意添置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软式排球、平衡木,以及能锻炼团队协作的拔河绳、接力棒。考虑到当地多雨的气候,所有室外器材都选用了防水防锈材质,篮球架的底座加重设计,能抵御山区的大风。苏清颜还专门叮嘱采购团队:“器材的安全系数要放在第一位,所有边角都要做圆润处理,避免孩子受伤。”
多媒体设备的选型同样细致。3间教室分别配备了65英寸智能黑板、投影仪与音响系统,智能黑板支持触控书写与联网教学,能同步播放优质网课资源。为了适应乡村学校的网络环境,设备还预装了离线教学软件,下载了数百节语文、数学、英语的同步课程视频,即使网络不稳定,老师也能正常开展教学。
10月15日,首批图书与体育器材运抵糯扎渡镇。苏清颜特意从北京赶来,和当地老师、村民一起卸货整理。货车刚到学校门口,早已等候的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小娜拉着苏清颜的衣角,好奇地问:“苏老师,箱子里是不是有很多书呀?”苏清颜笑着点头,打开一个图书箱,拿出一本《昆虫记》递给她:“你看,这里面有好多关于小虫子的故事,以后你可以在教室里慢慢看。”
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主动加入进来,有的帮忙擦拭书架,有的按照标签分类摆放书籍。六年级的男生阿明力气大,主动承担起搬运篮球架的任务,虽然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开心:“以后我们就能在操场打篮球了,再也不用在泥地上跑了。”苏清颜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发布到社交平台:“每一本书、每一件器材,都藏着大家的爱心,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馈。”
10月20日,多媒体设备安装调试完成。苏清颜邀请了糯扎渡小学的老师进行试用,语文老师李老师用智能黑板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教学视频,画面清晰、声音流畅,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以前上课只能靠黑板板书,很多内容讲不清楚,现在有了这个设备,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李老师激动地说。苏清颜还联系了公益组织,计划后续为当地老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这些设备。
设备到位后,工作室还在学校里设立了“爱心公示墙”,详细列出图书、器材的采购清单与捐赠来源,包括助农直播的销售额、企业捐赠的物资明细等。“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很多人一起努力为他们准备的,希望他们能珍惜,将来也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苏清颜说。
此时,距离希望学校正式开学还有3个月,教学楼的内部装修、食堂设备安装等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苏清颜在和当地镇干部沟通时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关注学校的建设进度,计划在开学前组织一场“公益支教”活动,邀请城市里的老师和志愿者来校授课,为孩子们带来音乐、美术、编程等特色课程。
离开糯扎渡镇的那天,小娜送给苏清颜一幅画,画里是新学校的样子:米黄色的教学楼前,孩子们在操场上打篮球、看书,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苏清颜把画小心翼翼地收好,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等明年春天开学,这幅画里的场景,就会变成真实的模样。
喜欢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顶流:主播她又美又飒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