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圆脸售货员笑道:“有,你稍等我去后边的库房里拿。你们先看看其他东西。”
“嫂子,有整套的话,帮我拿一套出来。”
梁晓悦听沈行舟喊两人为嫂子。
便猜出他们也是家属院里的军嫂,也跟着喊嫂子显得亲切些。
“行!”
这年头的人买碗筷盘子,都是十个为一套。
梁晓悦所说的一整套则是碗筷盘子勺子小酒盅,各十个为一套的意思。
他们厨房里有几个木盆、陶盆和筲箕,可以用来淘米洗菜。
他们只需要买些碗筷即可。
两人又买了米面粗粮和油盐酱醋。
服务社里今天有萝卜和佛手瓜供应。
两人一样挑了些,又买了一条海鲈鱼和一包干海带。
随后,两人又在里面转了一圈。
沈行舟帮梁晓悦挑了一双雨鞋、一套雨衣。
以及一些赶海用的小耙子、小铲子类的物品。
又买了两个搪瓷盆一个塑料水桶。
“这些东西下雨和赶海的时候用得上。”
“好,我还想买洗脸盆。”
于是,沈行舟又让售货员拿了两个搪瓷盆。
毛巾、牙膏、牙刷类的日用品也都置办了一套新的。
最后,他还向售货员要了一个大浴桶。
这个大浴桶在其他地区使用,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享乐作派。
但在沿海地区的渔民家里,几乎是必备物品。
因为,他们常年在海边生活,有的经常下海捕鱼。需要泡热水澡驱寒除湿。
所以,服务社里还真有大浴桶出售。
售货员说这些重物一会让人用板车直接送到他们家里去。
两人又挑了些家庭必备的日用品。
买了一大堆。
梁晓悦此时明白了,以前人们常说破家值万贯是什么意思了。
就这点东西就花了他们四十多块钱。
要知道,这年头,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也只有30多块。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零钱和票给沈行舟,让他付钱。
沈行舟没要她的钱,“我带了钱和票的。”
“拿着吧!我这里也有很多票快过期了。”
沈行舟接过梁晓悦手里的票,把钱还给了她
他跟售货员一起,把快过期的票挑出来结账。
梁晓悦的票还真多。
各种各样的票都有。
光是付今天买的这些东西都有多的。
这也令两个售货员用羡慕的星星眼看着她。
要说这年头什么东西最稀罕?
那肯定是票据了!
很多人手里有钱,但是没票也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梁晓悦平时的票都攒着,家里需要用的物品都是爸妈买回来。
家里的医馆和顺堂从1954年开始成为了公私合营单位。
医馆还是归他们家里人管理。但是收入有几成归公家。
爷爷、爸妈,二叔二婶和哥哥嫂子们都在医馆和医院里工作。
属于吃商品粮的范畴。他们每个月都会发各种票据。
全家就她一个人没上班。
今年她刚从沪市医学院毕业,还没来得及分配工作,学校就乱了。
她读书的这些年,家里人每个月都会给她一些票,所以她手里的票真的很多。
全家人最近得知有可能会被下放,又把票据全部集中起来,都交给了她。
所以,她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票?
两人把东西结完账,只把碗筷、蔬菜和粮油调料带回家。
其余的东西,一会服务社里安排人送来。
回到家里,两人就进厨房里烧水了。
先把碗筷烫一下消毒,再做午饭。
沈行舟:“悦悦,中午简单做点饭菜,下午我要去部队里报到,你在家里补觉。”
“好的!你下午要上班吗?”
“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我去一下就能回来了。”
两人把东西放好,就在厨房里烧水了。
柴火灶梁晓悦还真没接触过。
沈行舟也猜到她不会烧火。只问她是否会做饭?
因为他们在沪市的家里用的都是煤炉和煤气。
梁晓悦回道:“简单的饭菜还是会做的,只是这烧火得练练。”
沈行舟轻笑道:“若是不会做饭,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就去军区食堂里吃。
我们军区有三个食堂。其中有一个食堂可以给家属们提供饭菜供应。拿饭票去就能打饭。”
“我还是学着自己做吧!学烧火应该问题不大。”
沈行舟便从引火教起。
“先用这些竹叶做引火柴。然后再放小树枝。”
他这边把柴禾燃着了, 便把位置让梁晓悦。
让她先把锅里的水烧开。
他拿着木盆去后门外洗菜。
梁晓悦拿起一根根的柴禾,学着沈行舟的样子往灶里添。
等她这边的柴禾添进去,火焰就弱了下去。
还冒出一股浓烟,熏得她直咳嗽。
沈行舟赶忙上前,他低头往灶里一看。顿时大笑出声。
见梁晓悦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自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