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口袋里取出手电筒,打开灯光就往有动静的那处地方照去。
沈行舟也被眼前突然出现的一束光吸引了视线。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好大的螃蟹!”
梁晓悦用手电照着浅滩,沈行舟则是上手去抓螃蟹。
这一走近,沈行舟发现,周围的浅滩上有许多卧沙的大螃蟹。
两人互相配合。
梁晓悦一手提桶,一手拿着手电筒照着浅滩。
沈行舟则是挽起裤脚和袖子下水去抓 。
只见他瞅准一只螃蟹就迅速出手按住螃蟹壳。
再小心的捏住螃蟹,防止被它的大钳子给夹了。
沈行舟动作娴熟,一看就是没少干这活。
不多会,就抓了半桶螃蟹。
沈行舟笑道:“这一会的功夫就弄了盘好菜。”
“我以前只吃过江里的大闸蟹,这回可以尝尝海蟹的味道 。”
“明早用这些螃蟹煮粥给你尝尝,可鲜了!”
两人把周围看了一圈,发现再没有螃蟹了。
沈行舟这才上岸。
沈晓悦见他的鞋子都打湿了。
对他道:“赶紧回去把鞋子换了,天气冷别冻着了。”
沈行舟正准备听从媳妇的话上岸。
却听梁晓悦又激动的道:“好大两条鳗鱼。”
沈行舟顺着梁晓悦手电筒的光线看去。
果真看到两条很大的鳗鱼。
他想徒手去抓,却被梁晓悦给阻止了。
“别!听说鳗鱼会咬人。”
沈行舟笑道:“没事,我抓鳗鱼有经验,它咬不到我。”
说着,沈行舟就瞄准了两条鳗鱼。
就在鳗鱼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时。
他左右手同时出手了,动作干净利落且迅速。
两手直接掐住了鳗鱼的脑袋后方。
等他的手露出水面时,两只手里各掐着一条大鳗鱼。
他大步上岸,就把不停扭动的大鳗鱼往岩石上摔打。
不多会,两条鳗鱼就被摔晕了。
他这才把鳗鱼扔进桶里。
再接过梁晓悦手里的桶道:“走,回家!”
两人手挽着手兴冲冲的往家里赶。
梁晓悦道:“这些海滩上的物产很丰富吗?怎么我们出来散个步也能弄一大堆收获?”
沈行舟轻笑道:“螃蟹和鳗鱼都是喜欢晚上到浅滩上活动的。但是,这一片以前还真没遇到这些家伙。在对面那片泥滩上更多。”
两人提着桶回家,路过他们这一排前面几户人家门口。
大家见他们提着桶回来,便凑上前来看。
当看到他们桶里有半桶螃蟹和两条大鳗鱼时,立即问他们是在哪里抓的。
沈行舟如实相告。
“原本只是带媳妇去熟悉一下附近的环境。没想到能有这些收获。都是在下面的浅滩上抓的。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这年头,哪家的食物都不多。
虽然他们都靠海而居,部队家属们可以赶海,但明令禁止肆意捕捞。
每次退潮后,家属们全部涌到了海滩上。
能捡拾的地方就这么多,出来捡海货的人也不少。
大家的收获也只够家里吃的。是真没多少存货。
这会听说海滩上有螃蟹和鳗鱼。
这几家人立即回家提桶拿夹子往海滩上跑。
两人来到舰政委李斯同家门口时。
沈行舟想想还是把自己的收获告诉了李斯同。
“政委,我也不确定还有没有,大家这会都去海滩了。我就告诉你一声。”
李斯同还没发表意见,却见正准备收拾碗筷的范桂香放手里的盘子。
对两个儿子道:“你们把碗筷收拾了,照看好妹妹。我跟你爸去海滩上转转。”
沈行舟把手电筒递给李斯同。
“拿着这个,外面黑看不见。”
其实,要想抓海鲜,晚上的浅滩里也能有收获。
大家之所以晚上没人出门,也是因为没有照明的工具。
手电筒也是稀罕物件。特别是对于岛上的人来说,这东西太难买到了。
有手电筒的人家当然不舍得把这么稀罕的东西借给别人使。
除非遇上大潮的时候,大家才会拿着火把去海边。
当然,举着火把也不便行动,还得一个人专门举着火把照明。
所以,这也是没人晚上去海滩边捡海货的原因。
第一排的人动静很大,不多会,海滩边的人越来越多了。
此时的沈行舟两口子,正在门口的菜园子旁边处理鳗鱼。
梁晓悦打着手电帮沈行舟照明。
杀鱼的水倒进菜地里可以当肥料。
沈行舟又去提了一桶海水回来,把那些螃蟹放到一个空缸里养着。
“这样养着,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螃蟹。”
梁晓悦微笑道:“明天跟你学着做海鲜。”
“好啊!新鲜的鳗鱼清蒸着最鲜,红烧也好吃。我把刚才摔狠了的那条处理了,用来红烧。
另外一条用缸养着,明天拿来清蒸着吃。”
沈行舟边进厨房里烧水洗澡。边跟梁晓悦讲解着鳗鱼有多好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